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正2014年4月21日至22日,由韩国伦理学会、中国伦理学会、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主办的"第22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在韩国召开,会议主题为"东西洋思想与伦理教育"①。来自中韩两国的百余位学者围绕东洋伦理、西洋伦理、东洋伦理与社会问题、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实践伦理与道德教育等问题展开了友好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概况略述如下。一、基调演讲开幕式后,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教授、韩国伦理学会会长朴赞玖教授分别作了主题为"中  相似文献   
972.
在我国,街头官僚(Street-Level Bureaucrat)行政裁量权的控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容易被人们忽视,即使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也总是遵循立法—执法—司法的"法制主义"思路,使得研究具有明显的"单点注入"特点。对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均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境。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性裁量权,对其实施有效而合理的伦理限制与伦理控制,应当是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之合理行使的根本。  相似文献   
973.
儒家伦理在重视德性修养的同时,具有强烈的事功精神和淑世情怀。孔子对"仁"和义利关系的理解包含着事功内容,在评价人物时亦将事功作为重要标准之一。孔子之后,由内圣成德到外王事功进路在《大学》中得以确立,儒家的事功精神一度被遮蔽。北宋儒者在复兴儒学过程中提倡"通经达用",力图重启儒家的事功追求并积极诉诸从政实践。南宋事功学派继承这一思潮,高举事功大旗,在与朱熹的论辩中比较完整地阐发了儒家的事功伦理。明末清初的经世之学主张仁义与事功相统一,提出了正谊谋利、明道计功的义利统一观,进一步发展了两宋儒学的事功伦理传统。  相似文献   
974.
正2014年5月10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天津社会科学院主办,天津社会科学学院伦理学研究所暨《道德与文明》编辑部承办的"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端论坛在天津社会科学院召开.参加论坛的有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张瑛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唐凯麟教授  相似文献   
975.
哈贝马斯式商议民主理论存在着理念与实践之间难以克服的张力。于是,对基于商谈伦理思想的商议民主理论的批评,依赖于对哈贝马斯的政治伦理背景及普遍交往条件的内在逻辑进行反思,这是一种不同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的评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976.
传媒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其具有法制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喉舌功能、价值引导功能和议程设置功能三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从遵循以人为本的法制观念、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等方面着手对传媒的法制传播进行调控,以保障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977.
万俊人,男,1958年7月生,湖南岳阳人。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伦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1990年、1992年分别破格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2000年清华大学哲学系复建任哲学系主任。1993-199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基金,为哈佛大学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获教育部教育基金,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2005-2006年获美国"福布赖特基金",哈佛大学福布赖特访问教授。2009年为英国剑桥大学人文研究中心(CRASSH)访问学者。曾经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1年),"北京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人才"(1994年),北京市首批"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1996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科研类,2003年)。研究成果先后两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6,2004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首届"505中国文化奖"(1996年),金岳霖学术奖二等奖(1996年),教育部全国首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1996年)等奖励和荣誉。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国家"马工程"《伦理学》首席专家兼召集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基础文科组组长,校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哲学组),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寻求普世伦理》、《弗罗姆》等20余部;译著《自为的人》、《主体性的黄昏》、《道德语言》、《政治自由主义》、《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等20余部;用中英文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目前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伦理学、应用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史等方面。  相似文献   
978.
价值排序是个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也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一般说来,在道德生活中每个道德主体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以及自己所认定的价值排序表,但这些价值原则的序列不是一层不变的,会相互碰撞和冲突,产生伦理风险和道德困境。当今关于价值排序的研究转向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进路的探讨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上。本文通过对两本伦理学专业期刊的统计研究,分析了价值排序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以"伦理风险"作为研究进路,以情景主义和透视主义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期为价值排序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可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979.
作为灵魂不灭思想和祖宗崇拜的产物,墓葬自产生以来便得到世人的重视,这在诸子尤其是儒家孝悌观念影响深厚的汉代社会尤其如此。汉代墓室建筑的形制、构造、装饰特征等,反映了人们对于死后世界的一种认识,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尊重和追思,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中的等级观念、生死观念和孝敬观念。  相似文献   
980.
文章梳理了海德格尔以"四位一体"、"四重保护"和属人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建筑伦理思想,揭示了"此在本体论"和中国的老庄哲学与海德格尔建筑伦理思想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