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朱元璋极力推崇《道德经》在治国中的作用,认为它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中,朱元璋把老子之学与现实的治国之道联系在一起,以"无为而治"为核心,以安民为本为基础,以少私寡欲为品德要求,以宽政简刑为理想方略,精心构建了一套精微高远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对文轨在因明学方面的研究做了梳理,指出文轨在《因明入正理论疏》方面的贡献有:一、深刻地揭示了因明的功用与性质。二、理清了新、古两种因三相的同异。三、揭示了同法“正取因同、兼取宗同”的逻辑观点。四、正确阐发了量智与量果的统一关系。文中还对《文轨疏》的在朝鲜和日本流传的情况做了考述,最后对《文轨疏》做了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103.
残灯 《天风》1995,(2):9-11
不信神的人往往会说:我没有看见神怎么能相信有神呢? 我们基督徒却往往会说:神并没有隐藏,他爱我们,向我们显明他自己,使我们能相信他,接受他的爱。  相似文献   
104.
“宗教对话之父”雷蒙·潘尼卡的宗教对话思想极其丰富。他基于“宗教对话必须是真正具有宗教性的对话”这一原则提出宗教对话的八条游戏规则;他对宗教对话的方法本身进行反思,提出“对话的对话”;他还根据他对宗教对话的思考,设想具体的对话过程,我们将之归纳为七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5.
《天风》1994,(9):47-47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为帮助赈济华南水灾区,动员全港基督教会举行募捐运动,呼吁信徒以基督之爱,帮助受灾同胞。现各堂信徒已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106.
正本刊讯为庆祝澳门回归十五周年,由澳门佛教中心协会主办的"佛教颂·澳门庆回归祈福大法会",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隆重举行。11月1日晚,澳门庆回归祈福大法会在澳门综艺馆拉开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中央驻  相似文献   
107.
悟凡 《法音》2008,(4):17-28
一、清规源流概略佛教正式传入我国的时间约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年,早期不但教理不完备,戒律更是要晚很多年才传来。作为规范僧团和教团的律仪最早的传入时间是曹魏,当时译出的也只是两个关于受戒羯磨的简本:一个是曹魏嘉平年间(249—253),中天竺昙柯迦罗到洛阳译出的《僧祗戒心》,并且在译出后请梵僧立羯磨法给出家人正式授戒:另一个是安息国沙门昙帝,于正元(254—255)时来中国译出《昙无德羯磨》。自此以后中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比丘僧团出现。  相似文献   
108.
正本刊讯11月1日至2日,第四届国际佛学论坛"菩提心思想与实践"暨《菩提道次第广论四家合注》出版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论坛发表论文36篇,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与社会贤达18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围绕佛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菩提心",从菩提心的概念、意涵、菩提  相似文献   
109.
正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亦不用深赞,亦不用深毁。常须运心,于物平等;如觉偏颇,寻改正之。居贫,勿谓常贫;居富,勿谓常富;居贫富之中,常须守道。勿以贫富易志改性。识达道理,似不能言。有大功德,勿自矜伐。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常以深心至诚,恭敬于物。慎勿诈善,以悦于人。终身为善,为人所嫌。勿得起恨,事君尽礼。人以为谄,当以道自平其心。道之所在,其德不孤。  相似文献   
110.
净慧自赞     
《法音》2013,(5):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