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7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伊协举行古尔邦节招待会本刊讯4月29日,中国伊协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古尔邦节招待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赛福鼎·艾则孜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招待会。中国伊协副会长马贤主持招待会,会长萨利哈·安士伟致词,对各位穆斯林来宾表示节日...  相似文献   
112.
杨雅婷 《美与时代》2016,(9):136-137
场域和身份是我们在分析艺术主题和艺术问题时会涉及和考虑到的要素。通过引入场域和身份的概念,对银川当代美术馆的定位、发展方向及特色展开分析,并将其与别的美术馆做对比。由此得出,银川当代美术馆在伊斯兰文化传播中具有的独特意义和地位,体现出它在众多当代美术馆中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伊斯兰教法在中国经历了"由俗而制,由制而礼"的演变,它在唐宋、蒙元、明清以及近现代分别被视为习俗、通制、礼法和信仰。"教法随顺国法"是国法与教法关系的主线,其实质是"教随人定",即穆斯林遵从国法,国法规范教法。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教法大于国法"的情况,更多是国法对教法的主动包容和吸收。理解二者关系,应以实际为准,就事论事,切不可从概念出发,将虚作实。本文提出的"教法随国论"即是对此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其当代作用在于理顺政教关系,整合国家认同与宗教认同,抵御"教法治国论"等极端思想。  相似文献   
114.
杨文华 《福建宗教》2000,(3):32-33,36
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史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伊斯兰教表现得十分活跃,说明它是现代第三世界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伊斯兰教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特别是教派与门宦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  相似文献   
115.
2011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参加伊斯兰教解经工作十周年总结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16.
各位代表,各位领导,朋友们、同志们:色兰!感赞真主!中国伊斯兰教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宗教局的关怀指导下,在全体与会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  相似文献   
117.
【本刊讯】(通联员 陈玉龙)2011年7月23—25日,应沙特伊斯兰世界联盟秘书长图尔基博士的邀请,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副会长阿地里江、国际部副主任陈玉龙出席了在沙特麦加举行的以“伊斯兰世界面临的问题及破解”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本次大会是在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关怀下,在当今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  相似文献   
118.
穆斯林在日常生活存在的种种禁忌和道德规范与伊斯兰教有着很密切的关系。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这一独特的风俗习惯也随之传播,妇女戴盖头为广大穆斯林社会所接受,逐渐成了伊斯兰社会妇女约定俗成的服饰习俗。  相似文献   
119.
辛亥革命之后,回族知识分子发起了以挽救国家、振兴民族、弘扬伊斯兰教为目的,以创建社团、兴办学校、创办报刊杂志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运动,至20世纪30年代运动走向高潮,其影响遍及全国回族聚居区。  相似文献   
120.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赛俩目!清高的真主在尊贵的《古兰经》中教导我们:“当愚人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平安。’”(25∶63)这就是伊斯兰教所倡导的宽容,这就是伊斯兰教所提倡的忍耐。宽容忍耐,是人们完美品德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幸福指数的崇高境界,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