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扬伊斯兰教的优良道德传统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努尔曼·马贤伊斯兰教在南朝鲜同我国当代社会相适应的联结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怀疑的事实。但是不能不看到,以往由于忽视传统道德教育,尤其在10年浩劫期间,...  相似文献   
62.
极权主义和政治现代性--读《极权主义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是要揭示一种特殊的现代政治现象的起因和条件,探讨极权主义这个现代特有的现象的深层历史原因及其结构因素。正因为如此,她的许多观点和分析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极权主义是反犹主义、民族国家的衰落、种族主义、为扩张而扩张、资本和暴徒联盟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极权主义就是从根本上消灭人性,它反映了“我们世纪的危机”,揭示了西方文明及其价值体系的崩溃。  相似文献   
63.
待人如己     
严青 《天风》2005,(3):29-29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基督教的道德,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基督在世上的时候并没有教导任何全新的道德,新约中的金律(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先要怎样待人)只是人人在心底下都已知道的当行的事,伟大的德行教师从来不提出新的道德教训,只有假师傅,或者狂人才这样做,约翰逊博士说得好,人所需要的是提醒,这比教导重  相似文献   
64.
罗克全 《学海》2005,(1):103-107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所以,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5.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虚无化,造成自由主义内部的严重分歧并遭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多维批判.  相似文献   
66.
佛教与民主     
本文论述了佛教民主思想的来源、意义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67.
68.
自2010年起,每逢盛夏,郁郁葱葱、荷香四溢的国家宗教局培训中心都会迎来一批熟悉的客人。7月22日下午,伴随着养怡山庄里逐渐热闹起来的喧哗声,局机关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共180余人如约而至。这一次,既是例行的国家宗教局干部职工学习班,也是特殊的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研讨班。  相似文献   
69.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谱系一直围绕"结构"与"能动性"展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逻辑学派侧重于"结构"的维度,葛兰西以及新葛兰西主义的国家理论则侧重于"能动性"的维度。为弥补"结构"与"能动性"的二元论问题,杰索普创建了"策略关系"国家理论,很好的解决了"结构"与"能动性"问题,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研究。不过,"策略关系"国家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70.
选举与国家认同——西欧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海兵 《学海》2012,(4):92-107
西欧国家投票权扩大的历史背景是民族国家的构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前者产生了国家认同危机,后者造成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民族国家构建中通过战争等方式并入的新的群体,以及在社会结构变化中成长起来的新兴阶级,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打着民主的口号要求本来属于贵族特权的投票权平等化,从而在民族国家内部形成了对抗和紧张关系。而国家所采取的积极性回应——逐步开放投票权,则缓和了民族国家的这种对抗和紧张关系。西欧国家投票权开放的典型模式主要有三种:以英国为代表的渐进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激进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竞争模式。尽管存在着道路上的差别,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都实现了投票权的平等化。投票权的平等化除了暂时缓和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既得利益阶级与利益边缘阶级之间的冲突之外,还有着更加长远的积极意义,它以民主的名义把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和族群整合到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行动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同——民主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