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了加工焦点性和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探讨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加工的焦点性和加工类型的一致性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二探讨进行中任务负荷对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在在焦点加工和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焦点加工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非焦点加工,且不受进行中任务负荷的影响;不管进行中任务与前瞻记忆任务的加工类型是否一致,在进行中任务负荷较高且非焦点加工条件下,场独立大学生的前瞻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大学生。本研究结果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92.
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一仅通过嵌入前瞻目标的背景任务来操纵保持间隔,实验二通过在背景任务之前加入不同时长的填充任务来改变意向保持间隔。结果发现,(1)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越长,前瞻记忆成绩越差;(2)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和填充任务的时长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成绩最好的为15min-2min组,最差的为15min-15min组。结果表明,背景任务和填充任务阶段对于个体保持前瞻意向可能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93.
时间是认识和定义自我的框架之一。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心理时间旅行对任务自信的影响。实验1采用自由回忆或想象过去、未来事件的操纵,结果发现:事件情绪效价影响任务自信,时间方向以事件情绪效价为中介间接影响任务自信,想象的未来事件比回忆的过去事件更积极,进而引发更高任务自信。实验2采用平衡回忆或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的操纵,使效价与时间方向的作用相分离,结果发现:时间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作用受到时间方向的调节。回忆过去事件时,效价不影响任务自信;而想象未来事件时,事件效价越积极,任务自信越高。对于时间旅行中的积极事件,时间旅行的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而对于消极事件,想象未来所引发的任务自信低于回忆过去。结论:时间旅行的方向与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共同作用于任务自信。  相似文献   
94.
王若茵  范宁 《心理科学》2016,39(3):559-565
本研究使用ERP技术对比了效价判断与真假字判断两种任务形式下的汉字情绪启动效应。结果发现,在效价判断任务中高频目标字出现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效价不一致比一致条件下反应时短,诱发了较大的P200;低频目标字出现情绪启动的一致性效应,效价一致比不一致条件下反应时短,诱发了较大的P200与N400。真假字判断任务中高频和低频目标字均出现情绪启动的一致性效应。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依赖于刺激材料的可通达性与注意导向,启动字与目标字的反应竞争关系导致了情绪启动的反转效应。  相似文献   
95.
不同SOA条件下的情感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钦  李小花 《应用心理学》2005,11(2):154-159
在150ms和250ms两种SOA条件下,以彩色图片为启动刺激,以汉语双字词为目标刺激,通过评价分类任务考察情感启动效应。结果表明在两种SOA条件下均存在显著的情感启动效应;积极启动和消极启动对目标词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类似Stroop效应的反应冲突机制可解释本研究所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关于成本沉没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IAT 技术,通过实验,证明“损失厌恶”具有内隐性,“损失厌恶”存在内隐偏差,并且二者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即不受当前情绪及刺激材料性质等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成本沉没效应等现象的本质特点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7.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导致患者住院的常见原因并造成高额的社会成本.由于避免ADR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ADR的发生率不是最小化而是最优化问题,是在成本与效益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的问题,本文对ADR发生率的最优平衡点和相关的制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于1879年诞生于德国的莱比锡大学,此后,在德国、美国、英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获得长足的进步,出现了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皮亚杰学派、认知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这样,仅就心理学这一学科而言,西方心理学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不言而喻的。于是,适时总结西方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向就成为中国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研究者们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9.
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丁芳  李其维 《心理科学》2005,28(3):544-549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幼儿的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主要是抑制控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给39名3~4岁的幼儿施测多种心理理论任务、抑制控制任务、非心理状态任务和智力测量。结果发现:(1)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心理理论各任务之间的相关仍然存在;(2)在控制相关因素后,抑制控制诸任务之间仍保持高相关;(3)幼儿在心理理论任务上的表现与其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表现呈显著相关,即使控制了年龄、性别、智力(包括言语智力和操作智力)、非心理状态控制任务之后,这种相关仍旧存在。  相似文献   
100.
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鹏  游旭群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05,28(5):1164-1166
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也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心理旋转加工的大脑机能一侧化问题,阐释了心理旋转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探讨了基于心理旋转能力可塑性的提高空问智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心理旋转领域的研究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