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近年来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儒家德治思想与治理逻辑有着内在共通之处。儒家倡导的民本、官德、家风、中庸等思想,借助于适宜的转换路径,对当代治理体系的构建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传统观点往往将儒家德治主义局限在对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提出要求,忽略了儒家德治主义的核心是以统治者为表率,进而促进天下百姓的道德修炼。  相似文献   
82.
为探明个体对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神经机制,记录了被试在完成面孔识别的停止信号任务时的脑电信号。神经振荡结果显示,反应任务中,加工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同步化δ节律和去同步化β节律;停止任务中,自我面孔引发了更大的去同步化β节律,特别在大脑前额区和中线上。表明,自我信息的反应抑制优势发生在抑制控制阶段,在于增强的β节律的去同步化促进了运动准备,提高了后续的动作抑制的速度。  相似文献   
83.
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指, 与加工非顿悟问题相比, 加工顿悟问题能够产生更优的记忆保持量。该效应在顿悟的两种操作性定义以及不同实验材料中稳定出现。基于顿悟阶段观, 研究者提出两种理论解释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的认知机制:认知的生成效应和表征转化理论认为, 顿悟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努力、适当迁移加工以及顿悟的表征转换加工促进记忆的保持效果; 情绪的“啊哈”体验理论认为, 加工顿悟问题后的情绪对后续的信息提取具有促进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从优化顿悟的指标、巩固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评估其持续性以及更加系统探讨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的认知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84.
操作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的方式有两种,研究发现相对重要性会造成进行中任务的损耗,而绝对重要性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尽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进行中任务占用认知资源的情况有关。我们使用绝对重要性的指导语来操纵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高或者低,并且以Stroop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来考察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资源占用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在进行中任务一致条件下,绝对重要性的增高促进了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而不一致条件下,则会阻碍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这说明,进行中任务的认知资源变化与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对进行中任务的影响有着交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为了在语篇的层面上从浅层的语词加工和深层的情境加工两个角度考察时间参照加工的特点,采用单因素4水平重复测量实验设计,使用EyelinkⅡ型眼动仪比较了时间参照与时间转换的眼动指标。结果显示,时间词区:远参照与短时转换的眼动指标接近,近参照与长时转换的指标接近;关键事件区:远参照与长时转换的指标接近,近参照与短时转换的指标接近。结果表明时间参照表现出类似时间转换的特点,其特点与能否维系语篇的因果连贯性相关。  相似文献   
86.
沉没成本效应是指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因受沉没成本影响而产生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现象。针对这一决策偏差的产生根源,研究者从认知、动机和神经三个角度提出了解释。沉没成本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沉没成本特性、情境因素、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等。基于先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沉没成本效应的未来研究应着眼于改进研究方法,探究产生根源,关注行为沉没成本和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7.
时距认知分段性指不同长度时距加工机制和表征方式不同。以往研究对1s范围时距认知分段性仍存在分歧,为此在规避以往研究局限基础上设计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双任务范式探讨心算任务对100ms和1000ms听、视时距比较的选择性干扰,结果表明,心算任务影响了1000ms听、视时距比较的75%差别阈限,心算加工负荷越大,75%差别阈限越大,但对100ms听、视时距比较的75%差别阈限没有影响。两项实验支持了1s范围视、听时距认知均具有分段性。  相似文献   
88.
刘豫  陈红  李书慧  罗念 《心理学报》2017,(2):219-227
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是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他们面对食物时的抑制控制能力通常很弱,从而更易发展为肥胖,所以改善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对不健康食物的进食选择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在线停止信号任务,通过提高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对不健康食物图片的抑制控制能力,从而减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健康食物的选择。首先对66名失败的限制性饮食者实施前测,然后随机分为对不健康食物图片进行抑制反应的干预组(n=33)和对非食物图片进行抑制反应的控制组(n=31),两组被试接受每天一次(每次10 min左右)共计7次的训练。完成训练后,所有被试均接受后测。结果发现,干预训练后,与控制组相比,干预组被试对不健康食物的选择频率以及对不健康食物自我报告的吸引力和喜爱程度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9.
刘湍丽  白学军 《心理学报》2017,(9):1158-1171
在回忆时,以刚刚学过的部分项目作为提取线索,被试的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任何线索时的回忆成绩差,这一现象被称为部分线索效应。该效应通常被认为是抑制执行控制过程对非线索项目记忆表征强度抑制的结果。本研究以Stroop效应量(实验1)和工作记忆容量(实验2)为指标,从个体差异角度考察了认知抑制能力对部分线索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Stroop效应量与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Stroop效应量越小,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的值越大;工作记忆容量与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高工作记忆容量个体的部分线索效应各指标的值也更大。结果表明,认知抑制能力越强,部分线索对回忆的破坏作用越大,研究结果支持部分线索效应的提取抑制假说。  相似文献   
90.
使用《运动想象问卷−修订版》筛选出的30名被试(男女各半),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监测被试在执行实际举哑铃(男生, 4磅和8磅; 女生, 2磅和4磅)任务和想象举同等重量哑铃任务时, 其大脑皮层氧合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男女被试在运动执行与运动想象任务下都激活了主运动皮层; 且运动执行的大脑激活水平高于运动想象。在执行实际运动任务时, 运动强度显著影响大脑皮层血氧浓度的变化, 表现出左半球偏侧化优势; 在执行想象运动任务时, 运动强度没有影响大脑皮层血氧浓度的变化, 且无偏侧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