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5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703篇
  397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家风家教对形塑人生、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家风家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社会功能和作用亦表现出新的特点。总结现代家风变迁过程中面临的三大困境,可以更好地发现良好家风家教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家风家教的培育和传承提供导向和引领,而家风家教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942.

道德责任问题在脑机接口的伦理讨论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在身体理论的理解下,脑机接口设备只能作为人的身体部分和依附,不具有成为道德主体的能力,人应该作为最终责任主体而存在。人的自主、身份认同等可能会对脑机接口应用中的道德责任认定带来一定的困惑,但是并不能对责任认定带来根本性影响,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的道德责任依然明确。脑机接口技术具有身体延伸特性,但延伸的特性也意味着延伸的道德责任,在道德责任分配中应该明确和细化相关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943.
错误信念理解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错误信念理解后儿童心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课题。该文在简要介绍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主要标志--错误信念理解的基础上,概括阐述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944.
儿童经济学认知发展的研究是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中的新领域。文章主要介绍了发展心理学家在皮亚杰“阶段论”和目前新兴的“朴素理论”两大理论阵营中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开展儿童经济学认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5.
方法的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与方法密切相连,求知过程的主体实际上是对方法的寻求,科学的突破,必然首先是方法的突破。因此,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显著标志。医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医学发展的历史,也就是医学方法的突破的历史。一方面,方法产生了新的知识系统,另一方面,知识系...  相似文献   
946.
移植免疫学的新突破与器官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器官移植是建立在移植免疫学基础上,移植免疫学基础研究的每一个进展都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90年代以来,Starzl提出了移植排斥的“双向移植排斥理论”,反映了在临床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移植排斥的特点,是移植免疫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地临床器官移植耐受的诱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47.
人际互补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互补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人际交往中人格特征的互补规律。其理论特点在于将人际交往与人格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心理学研究领域融为一体。把人格特征放在一定的人际结构模式中去研究其表现规律,体现了人格结构整体研究的特点。人际互补理论不仅是理论研究中具有其独特性,在实践领域中,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学校教育和家庭子女教育,团体结构和家庭  相似文献   
948.
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是道德心理学领域近些年最为活跃的理论交锋之一。道德一元论认为所有外在的道德现象与内在的道德结构都可以用一种因素来解释。道德多元论则认为道德不能只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而是存在多个不同质的道德维度,且具有文化敏感性。对应道德理论和道德基础理论是这场争议的典型代表。双方就伤害的解释力、道德失声现象、模块化道德与洁净维度独立性等方面展开论争。未来研究应从三个具体方面进一步探索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难题,进而保持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949.
段锦云  魏秋江 《心理学报》2012,44(7):972-985
作为一种组织促进性行为, 员工建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组织的作用日益显著。学界从多角度探讨了建言的发生机制, 然而从认知的视角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 构建了建言效能感结构(研究一), 并探索了建言效能感在建言行为发生中的作用(研究二)。研究一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26名基层员工中提取建言效能感关键事件, 编制初始问卷, 通过对188个样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对另188个样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探索并验证了建言效能感的结构及其量表; 研究二通过对401份“员工-上级”配对样本的问卷研究显示, 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建言行为有着正向影响, 且建言效能感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 工作可得性缓冲调节建言效能感与建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0.
在认知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问题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它进行研究,当今认知科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第一种是以推理作用语义学(inferential role semantics)为哲学基础,认为概念是原型(prototype),概念是定型(stereotype),概念是定义(definition),等等[1];与此相反,第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