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宣部思想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戴木才研究员的新作《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从新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及其建构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其一,在创作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该著遵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按照历史、现在、未来的逻辑理路,重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理论特征、历史地位、本质区别进行了归纳梳理,对苏联"现实的社会主义"在价值观建设问题上的严重失误和深刻教训进行了透彻分析,对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懈探求与伟大贡献进行了系统总结,从而为进一步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发展”这一概念本身内蕴着对事物变化的价值评判,新发展观将人置于社会发展价值的核心,但对人的自身发展的价值缺乏深入追问.劳动实践是人的特殊生存方式,它既要满足人的保存生命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的表现生命的需要;保存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表现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人的当代发展的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用人的发展的“有用性”取代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同时物化了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建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和审美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63.
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然而目前高校中的德育处于低效和边缘化的困境,高校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社会生活。道德源于生活、融于生活,只有与社会生活相匹配的道德教育才是具有实效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匹配社会生活,即理念匹配、"教""学"匹配和知行匹配。渗透式德育、价值澄清德育、体验式德育是增强高校道德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匹配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4.
斯坎伦在其著作《我们彼此负有什么义务》中提出了"推卸责任的解释",对事物具有的自然属性、有价值的属性以及我们对事物采取某种行为的理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解释。根据这个解释,价值不能为我们提供行动的理由,理由是由事物的其他低阶属性提供的。这一观点受到了"双重条件"、"取消主义"、"错误理由"的三重挑战。  相似文献   
65.
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表达就是价值共识或根本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精神世界的一种顶层设计,不同文化生态具有凝聚价值共识的不同路径,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国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我的观点是,贡献精神世界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在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展开。在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中,为何价值共识的顶层设计是伦理道德而不只是道德?现代文明和现代道德哲学凸显道德,故意冷落伦理,因而无论价值共识还是道德共识都因缺乏基础而难以生成。为什么?理由很简单,伦理是存在及其认同,道德  相似文献   
66.
赵汀阳先生认为传统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适用于当今的价值多元社会,已经过时,需改造升级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他对传统金规则的三点评论并不十分合理,而且,他所提出的新版金规则"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并不包含什么独特的理论优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传统智慧的结晶,很难被取代或超越,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我们所需要的是回归这一原则,真正践行它。  相似文献   
67.
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体。国家作为构建主体直接为社会提供和输送核心价值体系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资源,并为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合理的社会结构和有力的制度保障。社会则是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最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主体,并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来实现。公民在实践基础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其重要途径就是社会成员即公民的互动,包括公共讨论和公民互助。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路径是由国家而社会而公民个人的"自上而下"的路径与由公民而社会而国家的"自下而上"的路径的有机结合和双向贯通。  相似文献   
68.
花滩小学作为荥经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近年来,一直把抓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素质作为学校的工作的重头戏,始终立足实际,注重研修,以特色校本培训打造教师团队。在采取“633”校本研修模式方面作了一系列有效的探索,尝到了甜头,取得了一定经验。对教师的规范管理坚持“六入手”。一是从制度管理入手,严格管理,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二是从贯彻新机制入手,以实施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为契机,采取政治学习、师德演讲、讨论、征文等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培养教师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教师的大局观念和集体观念。四是从深化教育行风建设入手,积极推行“三评”工作,对教师在学生的安全、教育、收费和关爱等方面落实责任,把教师的教育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行为,要求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五是从构建和谐校园入手,正确化解、协调和处理好教师间的各种矛盾关系,不断建设了一支和谐的教师团队。  相似文献   
69.
构建和谐校园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谐校园就其内部而言,一定是上下级和谐,班科任和谐,师生和谐,生生和谐;和谐校园就其外部而言,一定是家校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和谐。作为校长,务必要把构建和谐校园提高到应有的政治高度,建立一种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竞争激励机制,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资源、结构整体优化的和谐育人环境,而最为关键的突破口之一应该是校长要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懂得如何善待教师、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并且在业务培养、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诸方面创造一种人际间的和谐,以求在朝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让每位教师进发出工作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工作。  相似文献   
70.
人文精神是涵括人的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表现为人对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核心是进行人性教育,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概而言之既是涵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历史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科学时代人必备的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需要让学生在感悟中变得成熟、丰富、热情、善良、富有情感和人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