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0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的价值观是一个核心问题。就目前来看,价值观的处理方式有:价值中立、价值澄清、价值评判、价值归因和价值引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价值参与应因来访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82.
面孔吸引力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鸥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472-479
面孔吸引力是传递社会情感性信息的重要来源。面孔的平均化、对称性、性别二态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对面孔吸引力的评价。近年来, 研究者对面孔吸引力的研究已拓展到动态面孔上, 并采用fMRI技术发现当让被试评价有吸引力的面孔时, 杏仁核、眶额叶、腹侧枕叶等脑区被激活。研究者从进化论取向与认知取向两方面来解释人们为何偏好有吸引力的面孔。以往研究在研究内容、研究材料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尚存不足, 这正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3.
在健全人格理论基础上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勇气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机制及其调节因素。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重庆市550名18~28岁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让其自我报告勇气、主观幸福感、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等情况。多元回归分析表明:(1)大学生勇气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大学生勇气通过社会取向自我价值感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3)该间接效应受到性别的调节,即女生的间接效应比男生更显著。研究结果验证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勇气具有预测主观幸福感的功能,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二者关系背后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84.
2011年5月28-29日,清华大学哲学系在清华园举办了一次题为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高端对话的学术会议,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大  相似文献   
985.
当代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多元,宗教也多元.这种多元,还在变化之中.可以说世界上每日都会冒出新的宗教,有些宗教也会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既是多元,就要寻求共处之道.历史上曾有过一教攻入而使其他消灭的情形.然而这种做法越来越无效,越来越不合时宜.经验证明,各宗教只有和谐相处,才能不至于在无谓的争斗中消耗自己,也只有和谐相处,才能给老百姓带来福祉,才有可能实践对信众的承诺.宗教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创造条件走向人类长期憧憬的太平世界、实践其大同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86.
田超 《道德与文明》2011,(1):132-140
长期以来,程颐提出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伦理法则受到了激烈的争辩。但是争辩双方却没有注意到它是否建立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如果不以个体的自由意志为基础,并由之而争取自然权利,伦理法则就会趋向于与权力、习俗相结合,形成压制个体德性提升的力量,走向道德目的的反面。考察中国伦理法则的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可见中国传统伦理法则没有依照自由意志发展,也没有产生维护自然权利的强烈需求,道德的呼吁往往流于异化。这种模式的根本改变需要我们从个体自由意志出发构建与实践伦理法则。  相似文献   
987.
常江 《道德与文明》2011,(4):155-158
2011年5月28-29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举办的"经济伦理与环境伦理高端学术对话"在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道德资本问题、自然价值及  相似文献   
988.
本文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以1982年至2010年这近三十年间《道德与文明》(曾用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期刊所刊出的549篇文章为样本,从文章年代、作者学科背景、研究层面、热点问题、价值范畴五个方面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描述和分析,初步展示了30年来我国经济伦理研究的特征以及变化状况。研究表明:经济伦理研究的领域虽然呈现出由集中向分散转变的趋势,但是其涉及的主要价值范畴却一直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经济伦理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989.
文化之于经济,首先在于其工具价值;文化之于人类,根本在于其目的价值;文化之于社会,灵魂在于其核心价值。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中国奇迹"、"中国模式"日趋成为世人所关注的世界现象,中国文化应该也必须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能否形成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能否大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中国能否成为强国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90.
亚当·斯密既把正义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规范,又看作是一种美德或德性.但他主要是把正义作为行为规范来运用的.亚当·斯密的正义伦理呈现出一种价值上的错位,这种价值错位首先表现在主要作为行为规范的正义本来只具有底线的或很低级的价值,但亚当·斯密却赋予其德性或美德的性质与价值;其次,亚当·斯密正义伦理的价值错位表现在正义作为德性总是消极的,其德性价值的程度很低,从而与正义的社会作用极不相称.要解决正义伦理的这种价值错位,必须重建立足于人的统一性的新的德性伦理,倡导做一个具有正义美德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