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当今时代,罗莎·卢森堡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因为她坚持主张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于特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依赖于资本主义社会对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渗透和破坏。《政治经济学导论》是她于1907—1914年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学院任教时所完成工作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是关于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最佳著作之一~①。它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资本主义试图对发展中国家中的非资本主义世界的渗透和破坏的精辟分析——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72.
怎样看“普世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he Universal values,or a set of principal values for the entire mankind,are,above all,values.Studies on the issue of value consis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and the most fruitful contributions to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the 20th century.But discussions and arguments on such an issue among Chinese scholars implicates an insufficient and par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intellectual scope,and is still confined to the old way of thinking.This has resulted in a lack of scientificity and constr...  相似文献   
73.
选取716名高一和高三青少年为被试考察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之间的关系,揭示父母教养行为与亲子沟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受教育水平、亲子沟通、教养行为以及学业适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父母教养行为的接纳/参与、严厉/监督维度以及亲子沟通在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直接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具有跨性别、城乡和年级等同性。因此,既应关注父母受教育水平与青少年学业适应的直接关系,也应重视亲子互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讨论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挖掘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5.
印顺 《中国宗教》2018,(9):18-20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N年。历史上的“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信仰之路。历史上的“一带一路”.曾经促进了宗教文化的交流。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建设,宗教依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本期专题特别刊载相关文章,重点阐述如何发挥宗教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宗教文化在“民心相通”上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6.
康德认为只有出于义务而不出于任何偏好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这个"义务的第一命题"在当代遭到了来自德性伦理学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情感才能表达对人的关切,也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当代一些康德学者试图维护康德的主张,认为在康德那里并不排斥情感,情感或偏好可以融入康德的行动理论。帕顿、亨森、赫尔曼以及阿利森采取了不同的方案,或认为康德的论述更多地出于方法上的考虑,或构筑行动模型表明情感在有道德价值行动中的地位。这种解释方式可以被称为调和式主张。但是他们的解释存在着各自的问题,不仅不符合康德的原意,且本身也问题丛生。调和式主张的根本问题在于以经验性动机理论解释行动,而康德是在意志的规定根据上来确定行动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77.
陈真教授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吗》一文,对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中的基本哲学倾向进行了犀利的批判,认为他不加分析批判地认肯一切现实存在。然而,这一基本判断不能成立。该文指出麦金太尔为了寻求对德性本质的界定,从描述性的叙述中归纳出德性本质概念。然而,在其论述过程中,该文试图通过在历史与传统中有效力的德性规范来进行论证,这一论证犯有事实与价值相混淆的错误,所以这一批评不能成立。尤其是麦金太尔对摒弃亚里士多德传统德性的现代道德状况的批判表明,将麦金太尔定位在"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一判断上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78.
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新型生态公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生态文明建设归根结底在于生态公民自身生态价值的养成与坚守,其价值的高低关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从生态公民的价值主体维度出发,汲取佛教文化的有益成分,为新时代生态公民的价值养成提供可行路径,有助于实现新时代生态公民内外发力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79.
"三纲"的内容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传统儒家道德体系的"总纲",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误解和批评。一些人认为,"三纲"体现的是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这是一种误读。其实,"三纲"体现了儒家"仁义"和"仁爱"的伦理精神,目的是为了协调社会秩序,其本质内涵是从整体利益出发,体现小我服从大我、个体服从全体、部分服从整体的"抽象理想"的道德原则和伦理秩序。因此,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视野下,应该抛开片面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全面地审视"三纲",从中汲取合理的价值资源,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0.
音乐的本质属性就是其时间属性.此属性与音乐素材本身所能够产生出的时间展现方式,同审美主体的感知也就是审美者的心理接受方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意味着音乐基本组织形式构成中的音阶、调式和旋律都具有时间属性,在曲式中音乐审美心理时间存在着客观性,在音乐体裁上以及在音乐的变革中也存在着音乐审美心理时间的客观性.音乐审美的最终目的是主体在审美状态上体验到音乐所具有的艺术性,从而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因此,音乐审美者在审美过程中不只是机械和刻板地传达出音乐的符号,更主要的是要体验到这些音乐符号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意义,并使之融合到音乐审美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