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4篇
  18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根据“形神统一”的文化生命结构,要从传统道德文化其“形”与其“神”两个方面的统一中去发掘存在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良资源,尤其是要去发现蕴含于其中的“古今通理”,如“中和”之道、“仁爱”之德、“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等,进而实现对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的继承不仅要立足现实对传统道德中具有现代价值意义的范畴、概念和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和改造,从而实现现代价值再创造,而且还应重视对承载着传统道德价值的载体(“形”)的保护.  相似文献   
62.
随着时代发展和学雷锋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进一步建立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对于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推动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如果我们不仅仅把康德的道德论看作一种义务论,而是一种价值论—尊严论,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承认的概念对于理解其主体道德而言是关键性的,因为其主体道德作为尊严论的道德,承认是它的逻辑前提.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不能像霍耐特那样对康德的主体道德进行一种承认道德的改造,而应挖掘其承认道德的内涵.  相似文献   
64.
以赛亚·伯林的消极/积极自由二分法建立在一系列误解之上.一方面,即使我们接受伯林指派的观点,把自由价值当作一种具有内在善性的东西,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像伯林所希望的那样,可以将对自由价值的消极理解设想为一个融贯的思想.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对伯林的“不受他人故意干涉”思想作出反思,我们也并不能将其当作是具有内在善性的价值的一个要件.伯林的误解根源于他对客观价值观念的某种过度焦虑.  相似文献   
65.
中宣部思想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戴木才研究员的新作《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从新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及其建构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其一,在创作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坚持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该著遵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按照历史、现在、未来的逻辑理路,重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核心价值观、空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理论特征、历史地位、本质区别进行了归纳梳理,对苏联"现实的社会主义"在价值观建设问题上的严重失误和深刻教训进行了透彻分析,对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核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懈探求与伟大贡献进行了系统总结,从而为进一步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素材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发展”这一概念本身内蕴着对事物变化的价值评判,新发展观将人置于社会发展价值的核心,但对人的自身发展的价值缺乏深入追问.劳动实践是人的特殊生存方式,它既要满足人的保存生命的需要,又要满足人的表现生命的需要;保存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表现生命需要的满足形成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人的当代发展的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用人的发展的“有用性”取代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同时物化了人的发展的审美价值维度,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重建人的发展的功利价值维度和审美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67.
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核心价值观的哲学表达就是价值共识或根本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精神世界的一种顶层设计,不同文化生态具有凝聚价值共识的不同路径,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国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能为价值共识贡献什么?我的观点是,贡献精神世界的顶层设计。这种顶层设计在逻辑、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展开。在伦理型的中国文化中,为何价值共识的顶层设计是伦理道德而不只是道德?现代文明和现代道德哲学凸显道德,故意冷落伦理,因而无论价值共识还是道德共识都因缺乏基础而难以生成。为什么?理由很简单,伦理是存在及其认同,道德  相似文献   
68.
赵汀阳先生认为传统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适用于当今的价值多元社会,已经过时,需改造升级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他对传统金规则的三点评论并不十分合理,而且,他所提出的新版金规则"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并不包含什么独特的理论优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传统智慧的结晶,很难被取代或超越,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我们所需要的是回归这一原则,真正践行它。  相似文献   
69.
人文精神是涵括人的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表现为人对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核心是进行人性教育,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概而言之既是涵养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社会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历史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科学时代人必备的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需要让学生在感悟中变得成熟、丰富、热情、善良、富有情感和人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历史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70.
我认为,校园文化=师生(广义也可包含社区、家庭)为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国家要求、个人理想)在一定时期共同环境下(校园)的学习生活而形成的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这个定义中包含着几个关键因素:教师和学生、共同价值或目标以及特殊的时空阈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