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通过伦理叙事实现情感共鸣,是古今中外普遍认同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伦理叙事发挥德育功能的根本原因在于,言说者以经验世界的范例激发了听讲者的情感共鸣。但是,伦理叙事激发情感共鸣的机理需要科学的揭示:为什么事实叙述可以激起主体之间的情感性反应和价值性回应。伦理叙事是在情景创设这一场域下,对受教育者进行价值引导,促进生命主体形成内在的伦理体验。伦理叙事产生情感共鸣的机理是:"塑形""传神""会意"的三维联动,即由情景创设形成情感共鸣之场域共振,叙事者的价值引导回应主体情感共鸣的内隐诉求,主体间隙的内在伦理体验形成情感共鸣的主观检视。  相似文献   
162.
在《技术、医学与伦理学:责任原理的实践》中,约纳斯将其伦理学第一原则——责任原理运用到现代技术,尤其是运用到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力求对现代技术做出哲学批判和伦理学评估。这些运用的精神内核囊括了三点:对现代技术的本体论考察,技术必须接受伦理学的评估;对传统德性观的扬弃,德性应从个人实践转向公共领域;对价值中立问题的深刻检视,科技根本关涉着道德判断。责任伦理的性质和意义通过约纳斯的分析得以彰显:它既是本体论的,也是应用着的。约纳斯对现代技术的深刻反思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近年来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这一进程中,儒家德治思想与治理逻辑有着内在共通之处。儒家倡导的民本、官德、家风、中庸等思想,借助于适宜的转换路径,对当代治理体系的构建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传统观点往往将儒家德治主义局限在对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提出要求,忽略了儒家德治主义的核心是以统治者为表率,进而促进天下百姓的道德修炼。  相似文献   
164.
王妺 《道德与文明》2019,(3):154-160
为了应对道德的严苛性批判并提供合理的行善要求,复合后果主义区分了道德问题所属的领域,并限制了道德规则的应用范围。但是,当我们运用复合后果主义解决道德问题时,将面临道德跨领域冲突的挑战,这种冲突揭示了复合后果主义因缺少对多元价值的讨论所导致的理论困境。基于个人视角的偏倚性理由能够为行动者提供具有规范性的行动理由,这种规范性为个人的慈善行为施加了限制,修正了复合后果主义的行善要求。  相似文献   
165.
"工匠文化"在构筑和演绎艺术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艺术史的广度与高度、深度与精度都离不开"工匠文化"。"工匠文化"在艺术史中不仅具有本体价值,还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伦理价值。"工匠文化"所蕴含的伦理价值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义""利"关系等两个基本方面。本文将从内在的价值理想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两个层面对艺术史中"工匠文化"的伦理价值进行剖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66.
先秦儒家诸多道德观念与道德要求得到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和长久传承,有些直至今天还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体现了先秦儒家的道德认同智慧:如从"天人合一""人性同一""己他相通"角度回答"人为什么要认同道德",从现实人伦建构道德理论体系,形成"伦—道—德—行"道德认同模式,提出"家国天下"道德认同目标,形成"内修"和"外铄"道德认同机制等。这些智慧在如何确立道德认同基点、树立共同道德价值目标、形成道德共同体、增强道德文化自信等方面对当今社会的道德认同构建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7.
共享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人类文明也是共享发展的终极价值旨向。共享发展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也蕴含着对人类文明的价值追求,人类文明是检视共享发展程度的终极标尺。新时代我国共享发展以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前提,依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规律;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演进逻辑;以世界各国合作共赢为原则,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当代意蕴;以社会整体文明实现为目标,坚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8.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发轫于对现实生态问题的回应和对传统生态理论的反思。它的主要内容有:为了共同福祉,肯定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人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有机的生态思维,关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注阶级问题,呼吁解决阶级不平等问题,促使优势阶级担负解决生态问题的责任;长远的整体视野,着眼人与自然的发展走向。它的价值在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生命共同体,为破解当前生态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新的生态的道德伦理范式。  相似文献   
169.
马克思认为劳动包含人的自我实现的维度和满足人的需求的维度。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的异化,使劳动变成了只是满足人的需求的劳动。只有消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劳动才有可能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活动。而鲍德里亚认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虽然资本不再剥削劳动,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自愿劳动,但是这种劳动仍然不是自我实现的劳动,因为劳动是按照结构价值规律来进行的。资本系统利用结构价值控制人,劳动甚至变成束缚人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0.
国富民强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是所有国家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因为,只有国家富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举国齐心协力,才能抵御外寇,不受侵略和欺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对于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凝心聚力的重大意义。其中“富强”居于国家层面的首位。富强即国富民强,既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