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小城之春》是一部超越时代的影片,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被推上中国电影的巅峰,获得重新的认知。《小城之春》的声画语言立象以尽意,以物象来表征人物的心理、情思;电影的构图,较多地借用了中国画的空白、静照等美学思想,使人们品味到韵味十足的中国古典美学意蕴观照下的现实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212.
从形式上来说,唐代的注疏之学,是在南北朝的义疏之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唐初孔颖达注疏《周易正义》时,受了南北朝义疏的影响,即以一家之注为底本,兼采诸经、诸家之说。而从内容方面来说,《周易正义》则以儒为宗,兼采老庄之说,并掺杂佛风,同时,重义理而不废象数,是儒家思想主导下儒、释、道三家合流、象数与义理互融的结果,在学术上显示了兼容并包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213.
文章辨析了退溪与朱熹在对待《周易》“经传关系”问题上的差异,特别强调:退溪并不尊崇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他坚定的实行经传合观,也与朱子在经传分合上犹疑不定的态度大相径庭。朱子 易为卜筮而作的观点,在当时或以后并未得到很多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214.
“以德去刑”与“以刑去刑”作为儒法之争的焦点,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这种传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有其合理的内涵,应当辩证吸收。鉴古知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实践“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15.
儒法道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治国方略以儒、法、道三家为最有代表性。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其核心是“心治”;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其核心是“力治”;道家倡导“无为而治”,其核心是“天治”。三家治国方略各具特色,亦各有不足,在政治实践中应兼采并用,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三家治国方略虽称发达,却仅属于“治道”,属于管理学范畴,而于“政道”甚少涉及,这与中国古代严酷的专制主义政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16.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文化学渊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在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大差异,其中对人的基本假设存在“性恶”与“性善”的不同逻辑起点,公共权力运行也由此产生了法治和德治的不同方式。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当今社会新特点,对中西方两种文化传统中的合理因素批判继承并加以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刚刚颁布,便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注意。关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本来不该成为一个问题,可实然往往同应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有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必要。针对现实中所暴露出的思想问题,笔者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18.
论道德建设中的公正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情况下 ,道德建设究竟应当从何处下手 ,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课题。公正原则既可从观念上 ,也可以从制度结构上为新时期的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适合的切入口 ,进而为整个社会道德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 ;同时 ,公正原则也为我们落实和理解“以德治国”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19.
薛平  周斌 《世界哲学》2005,72(4):106-112,F003
本文意在论证,说谎者悖论的导出源于两个关键契机:第一,塔尔斯基关于T-约定的表述并不确切,该不确切性的根源在于,塔尔斯基未能注意到经验陈述语句陈说的一个根本属性,根据这一属性,仅当一个经验陈述语句的陈说满足一个适当条件时,适用于该陈说的T-约定例证才能成立.第二,说谎者悖论的导出者未能认识到,涉及自我指称的经验陈述语句陈说不满足第一点中提到的条件,因而适用于该陈说的T-约定例证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20.
周薇 《学海》2005,(4):81-87
陈衍"以诗存史"诗史观,重心在搜集有事之诗达到存史目的,这一诗学观既是对孟棨<本事诗>以来纪事诗话宗旨与元好问<中州集>以来"以诗存史"诗学观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晚清国势衰微之际陈衍民族危机与世道关怀意识的投射.这是一种自觉的有着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诗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