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谈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和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将成为21世纪医院创新经营的关键。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有利于医患双方个体的信任合作及关系融洽,更重要的是它能推动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亟待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还应加强对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92.
连灵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1,43(9):983-992
“物体识别是角度独立还是角度依赖”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以物体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独立, 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认为是角度依赖。研究参照物体识别的“小几何体”思想自制实验材料, 采用启动范式, 在两个实验中通过考察结构信息和视图信息对物体识别的影响, 揭示物体识别的心理表征。结果发现: (1)形状信息和类别空间关系信息影响物体识别, 表明以物体为中心理论对物体识别表征机制解释的合理性; (2)角度信息可能独立于形状信息表征, 深度旋转方式下的识别成绩优于平面旋转, 表明以观察者为中心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三维物体识别的深度旋转现象。研究结果为物体识别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93.
在江西诗派中,祖可和善权是两个著名的庐山诗僧,他们的诗歌都以学习黄庭坚为基础,但形成的风格并不相同:大致说来,祖可的诗比较自然,善权的诗更加雄奇。  相似文献   
194.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自身也得到迅速发展。急诊医学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生命、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病情急、病人急、病人家属急和医生的急救处理,因此,要求急诊科医生  相似文献   
195.
产业组织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卫生经济的发展需要借鉴它的手段和方法,需要研究医疗卫生产业组织的相关问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建立和发展,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再造,都离不开医疗卫生产业组织研究.市场,特别是非完全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它的市场结构、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是卫生政策能够发生应有效力的作用点.  相似文献   
196.
儒家人文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包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旨归、“民,吾同胞也;物,吾与也”的文化关怀以及“取物限量,取物以时”的道德规范。以科学的理性精神实现对儒家生态伦理的现代回应,无疑对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197.
《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发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象”、“意”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易学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老庄道家“言不尽意”论立论,《易传》作者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言不尽意”的命题,而且首创“立象以尽意”之说,不仅实现了《周易》由卜筮之书到哲学之书的整体转换,而且完成了儒道言意思想的创造性整合,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至为重要的地位。至于“象”能否尽“意”,《易传》作者并没有说。没有说并不等于没有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其后的提出和讨论,则不仅直接引发了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实现了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转换和玄学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建构,而且通过玄学“言意之辨”,即按照“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理论和方法,不仅为佛教的中国化和宋明理学的综合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审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而这也正是《易传》“立象以尽意”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8.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道教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它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道教对于理想仙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于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一种向往,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借助力。这种追求,一方面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描述;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之中和对自然的态度上。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  相似文献   
199.
蒋斌 《中国道教》2006,(1):30-32
杜光庭,字宾圣,唐处州人生于公元850年,公元933年仙逝。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壮岁入道,师天台道士应夷节。常思道法科教自汉天师始创,得陆修静撰集,因年岁绵邈,几将废坠,遂考其真伪条例始末,荐其文于朝,得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应制为道门领袖。后游青城山,结茅而居,  相似文献   
200.
在佛门中有一首流传久远的偈诵:“今日示尔修道法,即在吃饭穿衣间。一言说破无别事,饥来吃饭困来眠。”这首偈诵说出了禅宗学徒修行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宗旨。历代禅宗祖师都认为,禅宗的修行是在日常习见的行为中实现的,一切都是平淡自然。禅师们既不主张弟子们通过读诵经典而逐渐悟入佛之知见,也反对弟子们通过参禅打坐的方式来证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