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法演禅师是中兴临济宗的一代大德,其禅风的最大特点是以临济、赵州等古德为格则,唯以本分事接人,从不不打葛藤、绕弯子,令学人在倍感自然亲切、简洁径截、干净利落的同时得到启发和受用。而他提持这种禅风的前提,则是他本人抵死参究公案的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皮栲栳禅思想。  相似文献   
162.
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寰椎骨折中的应用问题及其临床意义.使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对22例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患者行导航下螺钉内固定术.9例骨折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13例骨折采用枕颈融合.导航下共植入椎弓根螺钉70枚,侧快螺钉18枚.68枚(97.7%)椎弓根螺钉为1类螺钉,2枚(2.3%)椎弓根螺钉为2类螺钉,没有3类螺钉;18枚侧快螺钉置钉准确,无侵犯横突孔、神经孔或小关节的现象.导航辅助置入螺钉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3.
"无为"是老子之道的精髓。"无为"是"不为"中有"为","为"而"不违",即顺任自然,不逆自然规律而妄为强为。无为思想意蕴丰富,其要旨一言以蔽之,就是"保持和谐"。所提出的"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处下不争"、"清心寡欲"、"知足知止"等观点、理念,对于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仍然具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4.
齐泽克关于生态问题的看法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人是自然的伤口到自然并不存在,以至于推出其反自然的生态学和恐怖的政治学,可以说,齐泽克的生态危机思想走的是一条不断激进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5.
汉画像艺术是我国杰出的文化瑰宝,其中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孔子、忠臣、雷公、电母舞者、出行者等,人物造型精于提取,夸张动人,别开生面。中国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也尤为注重意念的传达。表现自然物象往往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选择最能反映画家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姿态,加以浓缩与概括性的描绘,为了艺术的真实而冲破真实生活的束缚,简逸精到,以少取胜。汉画像艺术用石,中国人物画用笔,虽工具材料大不相同,但造像的方法和理念却有着很多共通性。  相似文献   
166.
人们对于地表斜坡的知觉是非常不准确的,通常表现为对坡度估计过高。但是,研究发现,在以行为的方式对坡度进行模拟时,所模拟的坡度值却与实际坡度基本一致。这种面对同一视觉线索出现的视知觉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即为坡度知觉中的“知觉-行为分离”。本文回顾了影响坡度知觉的各种因素,涉及视觉线索、认知判断、感觉通道、生理状态以及报告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坡度知觉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7.
就土生土长的儒道两家来说,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而在世界,《道德经》则比《论语》影响大。在20世纪末伊始的"国学热"社会思潮中,"道学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流。  相似文献   
168.
169.
《庄子》:从“道”到“无”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first and foremost meaning of Tao in Laozi is the origin of Heaven and Earth, and the second is the root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yriad things. However, Laozi does not explicit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se two meanings. It is Wang Bi in his commentaries of Laozi who converted the meaning of Tao as the origin to the foundation of things-as-they-are, and named such foundation Nothingness. He claimed that Nothingn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myriad things. This transition of problem-consciousness and t...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