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许鼎新 《天风》1995,(4):40-40
在信徒间通信及交往中,“以马内利”常常用来作为问候和祝愿。很多教堂的圣台后的墙上也常见高悬着“以马内利”  相似文献   
22.
作为汉代的一种选官方式,"以赀为郎"常被认为是因家资丰厚而得官或因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资财而得官,这其实都是误解。通过对"赀"字及相关文献用字记录职能的考察,以及对《六研斋笔记》和《万历野获编》相关论述及其论者的考证,可知"以赀为郎"是汉代士人通过"訾算"技能入仕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3.
远音 《思维与智慧》2008,(12):61-61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任滁州太守后,常去琅琊山游玩,与琅琊寺的住持和尚智仙谈诗论文,结为知己。智仙在山道旁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在亭子里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24.
《毛诗序》有相对一致的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的《序》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相邻的《序》文也往往有一定的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家《诗》本无序、四家《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说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而《毛诗序》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治教化的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家《诗》的创立。三家《诗》的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的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的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相似文献   
25.
睽卦《大象》辞"君子以同而异"古来解释歧义颇多,东汉末荀爽"大归虽同,小事当异"、魏王弼"同于通理,异于职事"、南宋赵汝楳"同于为善,制行则殊"三说大体相近,可以简单化为"理同事异"说。北宋程颐"同于人理之常,异于世俗之失"之"和而不流"说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宋元明清易学家多从其说。总体上看,程颐的诠释与《大象》德教修养的主旨最为接近,体现了孔子儒家《易》的重德精神。"和而不同"与"和而不流"在意义上比较接近,"不流"更能体现出君子的人格修养。用"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来诠释"同而异"则于主旨有些疏离。全面来看,"理同事异"说也有其道理,"理事"问题是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从此也可以看到宋明理学与魏晋玄学在思想脉络上的重要关联。"同而异"不应理解为求同存异,这种现代理解没有古典依据。本于程传的精神,"君子以同而异"可以翻译为"君子因此要和而不流、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26.
复礼为仁,是荀子为了实现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目标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克己,主要是指治欲,方法是“以义克利”.而礼义的制定与践履,就是“复礼”的意涵,具体方法就是法后王以察先王之道.一方面,制定与践履礼义可以克己(治理人欲),从而“克己”被进一步收归到“复礼”中.而另一方面,“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表明复礼才是真正完满意义上仁的达成,即复礼为仁.复礼为仁的思想转向,不仅将礼与仁的内涵进一步深化,而且还对后世儒者影响深远,因而在当代的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研究中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7.
赵涛 《周易研究》2022,(6):100-103
从话语的层面深度挖掘中国学术本土资源,彰显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无疑是从文化底层逻辑重绘中国学术地图的奠基之举,极富前瞻性。回归中国学术传统,建构本土话语体系,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文言文的重新出场。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早已取代文言文,成为当今学术表达的正宗文体,文言文想完全恢复到当年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完全不可能的。但若能“以文补白“,充分发挥文言文在当代学术重建中的“补白”作用,实现文言与白话并行不悖,共臻于极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大有助益的。这是因为:第一,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之根,以文言文写就的历代典籍是中国至为重要的本土话语与学术资源;第二,以文补白,正确处理好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绕不开的话题;第三,当代文言文的重新出场,是找回文化自信,重建对域外民族文化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8.
陈星桥 《法音》2006,(6):3-25
四、关于“禅”与禅宗的反思“禅”,全称禅那,是古印度语,中国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习惯上常梵汉并举,称作“禅定”。它为佛教的一类重要修行方法,是戒定慧根本三学之一和菩萨所行六种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一。禅定修法的种类很多,可有上千种(参看拙著  相似文献   
29.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家礼是礼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狭义的"家礼"指家庭、家族或宗族用以维护内部秩序的礼仪规范和伦理观念。家礼文化指广义的"家礼",涵盖制度、器物、实践、观念等多个层面。家礼文化借助家礼典籍、私塾社学、家训规诫、家谱族谱、礼器服饰、传统建筑、家风传承等载体,实现其教化功能。传统家礼体现了中华民族家文化的独特气质与精神,是"礼文化"的核心内容与价值。借鉴传统家礼教化方式、路径,可以增进角色认知,涵养个人德性;吸收传统家礼伦理内涵有助于我们营造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称情立文"的制礼原则有助于促进社会礼仪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30.
"以德治国"谁为主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还论述了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及要实现"以德治国"就必须加强以人民为主体的权力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