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不是将法治绝对化,而是深刻认识到了法治与农业经济、德治以及法律实施的辩证关系,认为发展农业经济是法治的基础,主张“富民”是法治的前提;同时认为法治是实现德治的保证和手段,二者并不排斥;还强调公开、严格、公平地实施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32.
陈壁生 《中国哲学史》2015,(2):56-63,71
<正>经学对汉代政治的意义,在于奠定了汉代政治的价值基础。汉武帝第三策问,董仲舒对之日:"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①与之相对应者,为罢诸子博士,独尊五经博士,并设立博士弟子生员。自此之后,五经成为汉代政治的大宪章。但有汉一代,诸子百家可以自由传播,佛学也可西来东土,绝不因儒术独尊,而受任何压迫。盖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者,不是将儒家立为意识形态,政教合一而排斥其他学说,而是从政治上确立经学为治国理念。兹以《孝经·圣治章》"天地之性人为贵"一句为例,看经学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如何影响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33.
"因道全法"是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依据客观法则全面以法治国是"因道全法"的现代话语解释。韩非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出发创建"道""理"法哲学,"道"产生"理","理"符合"道","道理"共同构成客观法则,法产自并遵从"道理"。"因道全法"即全面以法治国,包括法外无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弃仁",万事皆从法;"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世异则事异"和"不重变法"相结合。"因道全法"的目的是张扬君权,君主要遵守"国道"、"常道"和"治道"。"以法为本"、法术势结合是"因道全法"思想的操作系统。"因道全法"思想集中表现了韩非"君主论"对中国传统法治理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4.
辽宁省沈阳市道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于2004年10月22日在沈阳市蓬瀛宫召开,46名代表齐聚一堂。会议由沈阳市道教协会副会长、沈阳蓬瀛宫监院唐嗣岳(唐素云)主持。与会代表听取了沈阳市道教协会第五届会长李嗣一(李治国)道长的工作总结报告,审议并通过了沈阳市道教协会新的《章程》。本次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以李嗣一(李治国)道长为会长,  相似文献   
35.
“以德治国”与传统治国思想研讨会2002年7月27日至8月2日在宁夏银川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党校的代表以及部分高校、科研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以德治国”的内涵、方式、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以及道德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交流了思想,深化了认识,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36.
《管子》是一部治国理政的经典著作,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包括人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动力性、矛盾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认识的辩证性,其中轻重关系是治国理政的辩证法核心。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轻重关系的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并在这些方面有广泛的运用。轻重关系的内涵是人和事物之间及其内部的对立面的统一生成变化,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入所出。不过,轻重关系在封建时代也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37.
最近国务院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此条例于2005年3月1日实施。这一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体现了国家以法治国的方略,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保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充分反映了包括天主教神长教友在内的全国一亿多信教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国家对于宗教事务的管理由政策性的指导到宗教立法,是贯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推进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8.
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中央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纲要》要求,通过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全体人民中形成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9.
治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它包括治国方针、政策、路线、理念、途径和策略等等方面.治国方略指的是治理国家的全盘计划和策略.古今中外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为人类担纲的思想家,无不在治国理论和治国实践中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这些致思性的成果汇成两种治国模式或治国理念,即:"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  相似文献   
40.
在中国古代的治国理念中“德治”的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的德治主张包括了修己安人、先德后刑、德本财末、先学后仕、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