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以<观象卮言>为主要文本,对马先生的治易方法、以及马先生围绕言象意关系、德位关系、时义关系、道器关系等所作的阐述,进行分析评沦,以展现马先生的易学研究方法、易学与释道儒各学融为一炉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2.
太谷学派的学术思想及心性涵养工夫统称为"圣功"。作为学派北宗的领袖,张积中的"天道观"、"性体论"、"情欲说",乃至其修养方法等,都是立足于儒学立场,在周太谷相关思想的基础上与佛、道二教相融通的产物。张氏提出的"性无善恶"、"分道曰情"、"以性制情"、"以情通性"等观点,不但推动了太谷学派的心性思想由"天命本体"向"心性本体"的转变,而且为"圣功"增添了新的元素:相对于南宗突出"心息相依",北宗的修养工夫更加强调以"上达之情"来涵养性体,并把合理化地抒发欲望视作其"圣功"修养的基础。张积中是学派北宗"本体论"、"工夫论"建构的关键人物。北宗覆灭后,太谷学派"南、北合宗",张氏的思想仍深刻地影响着太谷学派的学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在中国的古代,并没有“和谐”这个词,但我们时不时地看到“和”与“谐”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而且大都与音乐有关,例如我们在《左传》读到:“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在《尚书&#183;尧典》又可读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相似文献   
64.
彭圣佣 《天风》1994,(1):33-34
靠主喜乐 腓立比书 (一)著者:使徒保罗(1:1)和提摩太同具名。提摩太是保罗的同工,当日与保罗同建腓立比教会,现在保罗准备派他去腓立比(2:19)。 (二)著作时、地:为保罗四封“狱中书信”之一,约主后62—63年,写于罗马。 (三)受书人:腓立比教会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1:1)。  相似文献   
65.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审美公共性的关注,一是"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特别是后者,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而且还具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66.
蒙山德异于在吴中休休庵刊梓《坛经》。初次刊行后10年,“花山禅源”万恒复在高丽翻刻此本。又16年后,报国寺秋谷再度在吴中刊刻,并经高丽传入日本。其题跋者系郑思肖和景瞻。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版式、纸料应系高丽之翻刻本,时间未必在延祐三年。至元本、至元二十八年南海宗宝所刊《坛经》文字内容与休休庵本一致,卷前也载德异之序,该刊本据休休庵本刊梓。这表明休休庵本在刊梓一年后即已传至岭南。  相似文献   
67.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8.
《法音》2014,(12)
正本刊讯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4日在北京分别与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火德真君庙住持张凯道长一起为该两座寺观挂牌。广济寺和火德真君庙分别为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的直属寺观。所挂的标识牌上除该寺观名称外,还有"宗教活动场所"及"国家宗教事务局监制"字样。近年来,非宗教活动场所乱设功德箱、接受宗教性捐献、欺骗信众借教敛财等现象屡禁不  相似文献   
69.
吴兆祥 《天风》1994,(5):5-6
读经:路加福音 15:11—32 浪子离开父家,在外任意挥霍浪费。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这是必然的结果。任何一个人如不勤勉劳作,只是一味地吃喝宴乐,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必然坐吃山空,穷困潦倒的。 耶稣所说这个浪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终于“醒悟”并决心“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了。“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可以想象。  相似文献   
70.
《左传》、《晏子春秋》都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贤相晏子的引《诗》事迹.晏子熟谙于诗,具有深厚的《诗》学修养,他常常引《诗》劝谏统治者重德修礼,表达了对齐国政治生活中的德、礼期待.齐人、鲁人的用《诗》有着较大的差异,鲁人用《诗》多表现出对礼乐仪式的追求,而齐入用《诗》多重于政治劝谏,显现了极强的现实性与功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