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7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张存道 《天风》1994,(2):29-30
尽管他们职业卑微。寄居异境 但他们一样能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572.
曾小昌 《天风》1994,(12):16-16
莆田县店头基督教堂(简称“店头堂),座落在一个偏僻的半山区。1000多名信徒散居在5个行政村。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利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曾被列为贫困地区之一。 如今,复兴教会的春风正吹拂着落后沉寂的山乡。近几年,许多不愿与贫困“结缘”  相似文献   
573.
陈春 《中国道教》1994,(1):51-51
上海道学院被评为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的先进集体,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学院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海道学院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联系国情教育结合道教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74.
《学海》2016,(6):54-59
本文研究新一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发现明晰农村产权、使农村资产具备有效抵押物的属性后,能够部分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产生德·索托效应1。但武汉市李集街的调查也显示出德·索托效应的产生需要时间和条件,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575.
《佛祖道影》是历代祖师的画像,是佛教人物木刻版画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明朝立国之初,皇宫中诸祖道影(画像)88帧流出。1589年,明末高僧达观真可请画家丁云鹏临摹成册,分藏名山。1615年,明末另一高僧憨山德清为此画册作传赞,后多有流传。明末禅师永觉元贤曾为《佛祖道影》作序,并于1638年住持杭州真寂寺时刊刻。1662年为霖道霈重新整理征补。1935年,虚云大师在住持鼓山涌泉寺时增补诸祖师画像传赞至304尊并刊刻,1955年虚云大师住持江西云居真如寺时又增加至331尊。  相似文献   
576.
先秦齐国实行权力受限的开明君主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君主权力制衡思想。齐文化的君主权力制衡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民制权、以礼制权。通过权力制衡,有效规范了君主权力的行使,促成了齐国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强国富民地位。挖掘、阐发齐文化的权力制衡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7.
每个人要想在人生旅途中"潇洒走一回",具有"上德若谷"的品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要求在待人接物上,应具有宽宏、宽容、忠厚、大度的品格,切忌待人接物尖酸、刻薄,心胸狭隘.宽容美德,是构建潇洒人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78.
儒、释、道三教合流,于南北朝后期初露端倪,于唐宋大致定型,于元明清登峰造极。它们各自建构的"三教合流"观,首先是确立"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基础性含义,用政治儒学治理社会,用心灵佛教调适精神,用养生道家护养身体,殊途同归,共同达成善治的社会—文化目标;然后是标识自身高于或者优于其他两家的特殊性含义。基础性含义巩固并推进了三教合流的历史大势,特殊性含义深化并提升了三教合流的理论—实践内涵。基础性含义求多元,特殊性含义求发展,是中国古代三教合流积淀下的珍贵历史经验,有助于导引当代宗教各美其美、良性互动、和谐共存,以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79.
德清在以佛释老的基础上,实现了弘法护教的佛教理念,在思想认识上超越了宋儒对佛道二教的批评,为晚明的佛道会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正是德清佛道观思想的意义所在。晚明时期,士大夫中形成所谓"逃禅之风",甚至出现"士大夫无不谈禅"的局面。而佛教僧人也大多倡导儒释道的合一,  相似文献   
580.
“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提出时,有人担心这一方略是否会带来人治的后果,也有一些法学家则对其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现代社会里,最好的治理方式是法治,因为法治实质是法律家之治,而且我们也可以培养充分而全面的法律人才,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简而言之,法治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相反,德治却不具有。所以“在法治正在全面推行的社会里,德治应该缓行”。面对这一质疑,伦理学工作必须做出解答,当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