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4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再认的两种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松梅  朱滢 《心理学报》1995,28(1):9-14
通过两个实验对两种再认所涉及的心理机制及其与启动效应的关系进行探讨。实验一用高频字和低频字作实验材料,分别测量集中注意和分散注意条件下,两种再认的成绩。结果表明:学习阶段的注意分散使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成绩下降,对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成绩没有影响。低频字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优于高频字,但字频对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没有影响。实验二分别测量两种再认项目的补笔正确率。结果表明: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显著高于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的补笔正确率。据此可以推论:两种再认可能有不同的心理机制。以提取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有意识记忆的范畴,以熟悉性为基础的再认属于无意识记忆的范畴。后者和启动效应的心理基础可能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92.
焦循解《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易传》"利者,义之和"以及《周易》中的"君子""小人"可以互相转化为依据,不仅将其中的"君子""小人"解为"以位言",而且对义与利的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作了深入阐释,较日本荻生徂徕《论语征》的解读更为深入,并为后世清儒所接受,为刘宝楠《论语正义》所吸取,而成为一家...  相似文献   
93.
<正>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教育,是走心的教育,"立德,心为先"。长期以来,职校生被贴上"差生""劣等生"的标签,职业教育也被认为是"二流教育""失败者的收容所"。针对现状,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践行"以心育人,以文化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符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平台建设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组长分别由校长、副校长担任;组建了以心理委员为主的服务小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  相似文献   
94.
菩提一叶     
虽多诵经集,放逸而不行,如牧数他牛,自无沙门分。 虽诵经典少,能依教实行,具足正知识,除灭贪瞋痴,善净解脱心,弃舍于世欲,此界或他界,彼得沙门分。 《法句经·双品》 佛法讲求实行,如果光是诵读而不认真地守戒施行,就好比替别人放牛,早上放出晚上如数交还牛主。  相似文献   
95.
骆振芳 《天风》1994,(4):36-37
我怀着欣喜的心情读了梁工先生的近作《圣经指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一般说来要想写出这样的书,需要有对圣经多年精深的研究和虔诚深入的信仰与艰苦的神学训练。但是,梁工先生以一位非基督徒的身份,竟然有对圣经比较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6.
王七弟 《天风》1994,(7):36-36
记得有首歌叫做《信自己》,非常流行,为不少人所喜爱。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唯我是尊的社会里,圣经里竟有一句话讲:“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太5:39)这句话对于初信的人来说不可理解,对于不信的人来说更加不可思议。我中学的老师及许多不信的同学都拿这句话来嘲笑、讽刺基督教,认为基督教是愚昧的、落后的、软弱的、消极的宗教。其实不然,这句话放在这里,用的不是它字面的意思。  相似文献   
97.
朱恩慈 《天风》1994,(7):14-14
江西九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又是著名的风景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九江市更是中外联营、招商引资的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98.
在宋元明诸多学者对"大同小康"之论提出各种质疑的背景下,清初王夫之明确指出"大同小康"之论存在错简。其后,清代学者任启运、姜兆锡、李绂、孙希旦、黄式三、邵懿辰等,现当代学者钱基博、任铭善、徐仁甫等,围绕错简问题亦各有阐发,只是缘于视角的不同,提出的见解彼此不尽一致。不过,将各位学者的"纠错"主张代入"大同小康"之论文本之后,不难发现,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更常见的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这说明,"大同小康"之论"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问题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归咎于错简却不恰当。事实上,在"其言杂乱,……其文不次"的表象背后,"以注为经"当是症结之所在,只要把注释与原文区别开来,"大同小康"之论逻辑不通、文气不顺的问题也便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99.
理学家秉承"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的传统,为实现"化其心,成其俗"的化俗理想和乡村礼治而不懈追求。在乡村治理的路径中,认为家庭、宗族是化俗之本,是乡村治理之基石,制定家礼、族规是敦伦化俗的重要手段。他们重视乡约建设,借乡约对乡民进行道德规范、约束,使乡约成为化俗乡里的"善俗之方"。同时,为地方先贤建祠堂、立碑坊,使地方贤达偶像化,以见贤思齐,淳化风俗。宋明理学家通过修礼书,行乡约等这些化俗民间的道德实践,达到敦化导民,化民成俗的目的,实现"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良好愿望,是理学乡村治理的一种积极尝试。对当今社会风气的改善,公序良俗的形成和乡村基层社会建设仍有历史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
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民主模式下以公民为中心的道德逻辑相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道德逻辑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简单与以公民为中心相对立,而是对它的扬弃、包容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对道德逻辑演进规律的理论自觉,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构建的道德理由;"人民的统治",即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运行的道德尺度;追求"人类解放",即实现人民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追求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