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51.
正义概念一直是政治理论家最为关注的重要概念之一.自柏拉图起就是如此.在当代,正义理论依然是当代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主流话语,具有极强的学术号召力.其鲜明例证便是罗尔斯《正义论》的出版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政治学和规范伦理学的空前繁荣.但在西方的一些学者眼里,"柏拉图的正义概念是令人关注的,但基本上是错误的,罗尔斯的正义概念让人着迷并令人钦佩,但它不合时宜而且抽象深奥,只有卡尔·马克思才是最易于理解的理论家,他追求概念的清晰明了"(《马克思与正义理论》,第326页).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所具有的指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特殊魅力,中国学者在进行伦理学和政治学研究时,更是不能不到马克思那里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252.
霍布斯的契约理论从自然状态的预设出发,人类经过激情欲求与理性选择,为了在不可避免的战争状态下得以自我保存,彼此订立契约并让渡权利建立国家.自然法则的道德性和利维坦的正义与善,是霍布斯契约理论的核心伦理价值,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53.
马克思关于林木盗窃法辩论的评论,对普鲁士封建主义法律关系和道义观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一次公开维护贫苦民众的人权和物质利益,尖锐地抨击了议会辩论维护林木所有者等级特权、背离法理和道义的行径.评论不仅显示了马克思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逻辑力量,而且突破德国思辨哲学的空泛模式,从意识形态深及现实社会的经济领域,直入法理和正义的根底,并开启了他终其一生的对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54.
张立兵 《孔子研究》2013,(5):104-109
对唐代经学家颜师古是否参与了《五经正义》的编撰这一问题,学者的看法颇有不同。通过考辨史料,可知颜师古于贞观十二年开始参加了《五经正义》的编撰工作,但在贞观十五年退出。退出原因为:在《五经正义》编撰期间,唐太宗筹划封禅之事,所用礼仪多采纳颜师古《封禅仪注书》的意见,但贞观十五年前往泰山封禅途中遭遇彗星,颜师古从而在政治上失宠;颜师古性格简傲,与编撰集团关系紧张,编撰队伍借机将颜师古排挤出去;颜师古与孔颖达等主撰者的学术观点不同,编撰集团将颜师古对《五经正义》所作的疏解删削至尽,因而后来《五经正义》的撰者中不提颜师古的名字。  相似文献   
255.
池忠军 《学海》2003,(2):29-34
约翰·罗尔斯与汉思·昆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多元化是民主社会的永久性特征,并基于此建构多元化紧张消解的普世性理论。他们的理论均以底线伦理为基始,但逻辑理路却是异质的,前者是政治自由主义的普世化,后者是基于普世宗教关怀的普世伦理。  相似文献   
256.
一般人对宗教的认识为:宗教都是劝人为善。不错,真正的、合法的宗教确实是劝人为善、修心养性、匡扶正义、多行善功。无论佛教、伊斯兰教、道教还是基督宗教都强调怜悯、宽恕,都奉行友爱团结,都追求和平大同幸福美满的世界。就我们基督宗教而言,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从犹太教发展或为今日世界的第一宗教:从小小巴勒斯坦传布到世界各地各民族。其教义始终如一,宗教是为人,人是宗教的主体,人是神的肖像,只有尊重人,做好人,才能令神满意,才能履行宗教的义务。在基督宗教中有条十分重要的信仰;天主圣言:“道成肉身、寓居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257.
武小龙 《学海》2014,(6):30-36
"共生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范式和认识论,为中国社会转型以及中国社会"二重性"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依据共生理论分析,"二元病态共生"是建国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具体表征,主要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的"寄生共生"、改革开放时期的"偏利共生"、后税费时期的"非对称式互惠共生"三种关系形态,并且这种"二元病态共生"的表达形态实质反映为对社会正义的缺失、偏离和违背。根据共生理论预设,"对称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的演化方向,对此,从"政治共信、经济共享、生态共荣、社会共识、文化共存"五个维度对"对称式互惠共生"这一城乡"常态"关系进行理论建构,可在"双向、合作与多元"的后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社会正义理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258.
博弈困境为探究社会合作秩序和道德(正义)准则从一种缺乏伦理引导的状态中缘起,提供了一种富有启示性的类比。而与博弈论通过重复博弈的实验来解释合作演化的机制所不同的是,伦理学家们在分享"博弈玩具"兴趣的同时,通过对博弈境遇中人类互动合作的条件以及道德(正义)原则的获得和服从问题的诠释,力图为这一困境提供某种"道德解"。  相似文献   
259.
中国梦与世界梦是有机地连接在一起的,这需要中国文化参与到全球正义的建构之中,罗尔斯的万民法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他者意识、二是武力往教;三是缺乏稳固的道德基础。就此而言,全球正义没有他者,明确反对武力征服,应该以薄版本的仁者爱人为根基。  相似文献   
260.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指的是引领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它是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体系的内核和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基础的构建,从理论上说就是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什么"这个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它的构建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对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观基础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幸福和环境正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