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1篇
  4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正>麦克斯·施蒂纳(Max Stirnen,1806—1856),原名J.C.施米特,德国哲学家、无神论者,现代无政府主义先驱,青年黑格尔派主要代表。出生于巴伐利亚的拜洛伊待,先后在柏林大学、哥尼斯堡大学等学校学习,受到黑格尔的直接教诲,并受其深刻影响。1835年毕业于柏林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员,积极参加青年黑格尔派运动,是柏林"自由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主要著作有《唯一者及其所有物》(1844)。他不仅批判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批判基督教,还把批判矛头对准了作为思辨哲学批判者的费尔巴  相似文献   
212.
213.
"普世伦理"概念自提出以来,便一直成为伦理学界探讨的理论热点和亮点。学者们从各自的理论视角,就"普世伦理"的"可能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回答。实际上,存在这种"争论"的根由在于他们并没有跳出"自我"或"同一"的囹圄,而自我视阈下的"普世伦理"正是"现代性"所造成的幻象。要摆脱这种幻象,唯有进入"他者"的境域,列维纳斯的"他者"概念或将开启"普世伦理"的新前景。  相似文献   
214.
应激与应对的理论发展构建了污名应对研究的基本框架。污名应对策略是指被污名者在具体污名情境中为减少压力的消极影响而有目的地采用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目前, 关于被污名者应对污名策略的研究, 特别是艾滋病污名应对策略的研究日趋增多。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 可以区分出问题聚焦性与情绪聚焦性策略、卷入与摆脱策略以及前摄性与反应性策略; 对于可隐藏污名而言, 还涉及到表露/隐藏策略。在研究方法上, 质性研究范式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应该注重污名应对策略的情境性, 加强不同污名领域的专题研究, 关注对应对策略的评价并构建污名应对策略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215.
读词者是指能够流畅地进行字词识别和解码, 却难以很好地理解文本内容的学生。以840名小学一到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语素意识(包括同音语素意识、同形语素意识和复合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工作记忆、一般智力等测查, 通过现状描述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发现:(1)一年级汉语儿童读词者的检出率为0.7%, 二年级之后的检出率在6.5%~10.1%之间; (2)在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上, 控制了年龄和智力后, 与其他学生相比, 读词者在汉字识别任务上表现较好, 在语素意识各个任务及口语词汇上表现较差; (3)年龄和智力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一般因素; (4)同音语素意识和口语词汇是造成读词者比率增加的语言特异性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216.
用amplaid455型电子纯音听力计对100名听力障碍者及100名正常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进行听阈水平级的ABLB测试。结果,听力障碍者临床所测听阈值与实际听阈值不一致,共误差程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听力障碍者听阈水平的双耳主观响度变异非常显著(P<0.01)。此现象的发现提示,在对有听力障碍的被试进行ABLB及纯音检测时应注意随机变化的感觉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7.
如何确立一个社会的正义原则是当代政治哲学家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哈佛大学的罗尔斯教授在其代表作《正义论》中提出了一种确立正义原则的原初状态理论,这一理论把正义原则等同于原初状态中人们选择的产物。对此,牛津大学G.A.科恩教授提出了针锋相对的反对意见。他在其《拯救正义与平等》一书中论证说,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实际上是把理想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18.
张积家  王悦 《心理学报》2012,44(2):166-178
以熟练汉-英双语者为被试, 考察了在短语水平上语码切换的机制及切换代价的来源。结果表明:(1)汉语与英语表示空间方所的短语的差异和表示量的短语的对应与否影响语码切换过程, 但对于两种语言的切换代价的影响不显著, 表明语码切换代价未受特定语言的语法特征影响; (2)熟练汉-英双语者在短语水平上表现出语码切换代价的不对称性:切换至熟练语言的代价比切换至非熟练语言的代价大; (3)熟练汉-英双语者的切换代价源于两种语言短语的激活和竞争, 支持非特定语言选择假说, 可以用抑制控制模型来解释。整个研究表明, 熟练双语者的语码切换代价源于语言表征系统之外。  相似文献   
219.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在对癌症幸存者及家庭复原力概念、测量工具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内外环境两方面,包括社会人口学因素、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支持等来详细阐述癌症幸存者家庭复原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心理、运动以及社会支持等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了我国癌症幸存者家庭复原力的发展局限性,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定的见解,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开展癌症幸存者家庭复原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性建议与指导。

  相似文献   
220.
《现代哲学》2020,(6):15-20
"唯一者"是施蒂纳哲学的核心概念,在施蒂纳看来,人类被束缚于各种物质或精神领域,无法实现自身价值达到真正自由,究其原因是由于人类对理性原则的崇拜,因此"唯一者"要取消一切领域内的普遍法则。费尔巴哈认为,只要人类认识到"类"本质的存在,就能够在爱的相互关系中重建人类自由。但施蒂纳指出,对"类"的承认完全取消了个体的创造性地位,"类"概念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普遍原则,人依然受制于一系列外部因素。一旦"唯一者"服从于某一共同体,其利益就会被各种原则所侵害,因此,独自性对"唯一者"十分重要。但施蒂纳并未处理好独自性与"唯一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使以"无"为自己事业的"唯一者"保持独自性的同时协调好诸个体的利益。在施蒂纳这里,"唯一者"的利己主义原则与其独自性都成为一种虚无的意志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