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1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郭佳 《中国道教》2001,(3):62-62
以香港蓬瀛仙馆馆长黎显华先生为团长的蓬瀛仙馆参访团一行六人于 2 0 0 1年 4月 1 1日抵京 ,并于 1 2日下午参访北京白云观。白云观道众和中国道教学院全体学员在山门前列队欢迎参访团的客人。参访团一行首先参观了修缮一新的白云观各殿堂 ,参加了白云观道友为欢迎客人们举办的祈祥法会 ,然后参访团全体成员与中国道教协会和白云观管委会有关领导 ,就白云观丘祖殿建造悬塑事宜进行了座谈交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 ,副会长黄信阳 ,秘书长袁炳栋和白云观副监院李宇林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上 ,中国道协负责该项工程的同志和设计…  相似文献   
92.
何蕾 《宗教学研究》2017,(2):259-267
扶箕降仙的巫术表演在中国源远流长,至宋代,娱神色彩淡化,转而强调娱人与实用功能.与前朝相比,宋代扶箕最富于文化色彩的一个特点是箕仙作诗现象的普遍性.在宋代有关扶箕降仙的记载中,所降之仙多为“紫姑”.宋代扶箕巫术的流行与社会巫风盛行、道巫不分的宗教传播、军事力量虚弱等原因有关,而推动箕仙作诗现象的因素包括科举制度发达、文化氛围浓厚、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等,具有鲜明的宋代社会特征.箕仙诗的价值也非仅止于文人逞才抒情和博妇孺一笑的娱乐功能,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诗尚奇的诗美追求与题材开拓,展示了宋人尚俗的生活意趣,为宋代士人提供了另类书写时政得失的方式.  相似文献   
93.
《搜神记》赵公明参佐故事主人公王祐实为晋汝南王司马祐,参佐则是早期天师道教团的重要人物.“赵公明参佐”故事中所说的三将军赵公明等内容与天师道早期道书《女青鬼律》内容相符.赵公明参佐拜见汝南王司马祐一事是早期天师道教团传教形式的一次真实记录,其中很多细节可以作为道教史资料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题材中,描绘神仙鬼怪有着悠久的传统,罗聘的《鬼趣图》是康乾盛世时期的画鬼佳作。罗聘通过《鬼趣图》以鬼喻事,辛辣无情地深刻讽刺了清朝中叶社会的黑暗。构思巧妙,画法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95.
罗宁 《宗教学研究》2006,3(3):43-47
唐代江积所撰的《八仙传》亡佚已久,但通过研究《仙苑编珠》的记载,可以找到八仙中的六人:谢冲寂、侯道华、王可交、厉归真、马自然、冯徽妻薛氏(薛玄同)。他们都是大中以后升仙并且影响较大的人物。唐代人所说的“八仙”并不是固定的八个仙人,江积《八仙传》在后来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是了解江积《八仙传》的内容,有益于进一步研究古代八仙的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96.
《五台山研究》1988,(2):48-50
大唐内供三藏灵仙者,日本国南都兴福寺僧也。贞元二十年(西纪八○四年)从藤原葛野磨渡唐。负籍长安,卓锡右街醴泉寺。适罽宾国三藏般若欲翻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以灵仙通晓华梵两语,声名藉甚,遂请监掌笔受并译语,终始从事,译讫上进皇帝焉。时唐宪宗元和六年(西纪八一一年)三月也。帝欢喜不已,御制冠序。后灵仙赴山西省代州紫府五台山,历咨金阁寺、铁勤寺。  相似文献   
97.
孙亦平 《中国道教》2005,9(6):14-17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领域,由于道教的神仙传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到唐代时,道教小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唐代道教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于唐末五代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手笔。杜光庭在撰写《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录异记》等书时,通过搜奇述异,塑造了许多颇具魅力的求道者形象,讲述了许多颇具传奇色彩小说故事。在杜光庭的小说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仙感遇传》卷四的《虬须客》。《虬须客》因与后世影响甚大的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人物与情…  相似文献   
98.
凉山彝族在举行重大的宗教仪式之前,都要举行咒鬼法事,目的是为接下来的仪式扫清障碍和排除干扰,而超度祖灵中的咒鬼法事同时还具有为祖先驱逐缠身的魔鬼和卸去一切枷锁,还他们以清洁干净的灵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甘肃南部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平凉的崆峒山相传为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天水玉泉观为元代邱处机之徒裔梁志通修真处,西和岷郡山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登仙处,而仇池山则同战国至汉初神仙家所说的著名仙人仇生有关。乾隆本《西和县志》“仙释”部分列有二人,一为仇维,一为萨真人。萨真人,原被误为“唐时人”,我已考定为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萨守坚,新编《西和县志》已采用之。今对仇维作一考索。乾隆本《西和县志》云:仇维,周时人,居仇池。池为三十六洞天之一。后仙去。山又名仇维。康熙朝编《西和县志》(省图书馆有胶卷)中没有关于仇维的记载。宋代编…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从中国宗教思想整体的角度,考察了外来宗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固有宗教思想的形成、展开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中国宗教思想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三次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