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将主日归主     
杨联涛 《天风》2016,(9):37-38
主日可以娱乐吗?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认识显然比“可以或不可以”的简单答案更为重要。因此,笔者想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1.凡事都可以,但需要分别.基督徒并非苦修士,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健康的娱乐方式能够缓解生活的压力,使生活更富色彩。但是,对基督徒来说,主日是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是与一般日子不同的一日,  相似文献   
92.
会写信的树     
正2015年6月,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政府出了一个新招,给全市7000多棵树涂上不同的颜色,并给每棵树设置了一个电子邮箱。给树一个电子邮箱,难道树会写信?或者有人给树写信?事实上,真的有人给树写信了,而且树居然也回信了。一位墨尔本市民给一棵树发了封邮件:"感谢你为城市创造了一处美景,感谢你吸收了二氧化碳。听说你的寿命不长于50年,我真的很难过,我们需要你啊!你一定要保持健康,超越50年哦!"  相似文献   
93.
一、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圣神的指引按《路加福音》24:13—35节所记载的,当耶稣去世后,一个名叫克罗帕的门徒与他的同伴怀着沉重、沮丧的心情从耶路撒冷往厄玛乌走出,此时的他们完全被失望、沮丧、困惑所包围。从福音作者描写的故事里暗示了他们的感受:受到了打击而后沮丧、落魄;因为他们一直在罗马人管辖内,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可谈。当他们认识了耶稣之后,期望获得  相似文献   
94.
联合Simon效应是一种空间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它出现在当两个参与者完成Simon任务的互补成分时。该效应被认为是反映自我–他人整合程度的一个有效指标。影响此现象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和非社会因素。社会促进理论、共同表征理论、空间反应编码理论和参照编码理论对该效应作出了解释。未来关于联合Simon效应的研究需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脑机制,并进一步完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5.
张柯 《哲学研究》2022,(2):97-108
海德格尔于1930年10月8日发表重要演讲《论真理之本质》,在与此演讲密切相关的次日聚会中,人们讨论了一个主体间性问题,即“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移置到另一个人的位置中去”。海德格尔为此解读了《庄子》“鱼之乐”(濠上观鱼)文本,不仅对该问题作出肯定回答,而且照亮了《论真理之本质》的晦涩旨趣。国际学界对这一事件有诸多解释,但既有解释都未解决一个根本难题,即海德格尔对“鱼之乐”的解读何以同时做到既回答了主体间性问题,又照亮了《论真理之本质》的晦涩旨趣。本文通过把《论真理之本质》的旨趣明确为“从存在领会到存在历事之转向”,首次解决该难题并重构海德格尔对“鱼之乐”的解读思路,进而揭示其中更深层的意蕴。海德格尔基于“历史性切近”立场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解读,堪称东西方思想对话的一个历史性事件。  相似文献   
96.
同步作为集体仪式的核心要素, 对群体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际同步是一种特殊的协调行为, 具有锁时锁相的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同步能够促进合作等亲社会行为, 具体的促进机制包括神经生理的激活、社会联结感的增强、认知灵敏度的提高和积极情绪的唤起, 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模型:自我-他人重叠模型、合作加强模型和集体沸腾模型。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剖析同步行为的亲社会功能, 厘清同步效应的调节机制、特异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97.
舍勒将其现象学的伦理学称作“质料价值伦理学”,因此,价值问题是其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其现象学伦理学中,舍勒对价值有两个基本的规定:一方面,相对于胡塞尔,舍勒将作为质料先天的价值先天视为“原现象”;另一方面,区别于尼古拉·哈特曼,舍勒又将价值存在规定为“行为相对性存在”.通过后者,现象学的“相关性先天”得以强调.根本上,以这两个方面,舍勒厘定了价值一般的现象学-存在论的独立的、原本的地位.  相似文献   
98.
在玛雅人和中美洲其他印第安民族中,流行着一种关于双重灵魂的特殊想象:一个人不仅在自己的身体之内拥有一个灵魂,而且在自己的身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寄身于某种动物或自然力的灵魂,也就是"他我"(Alter Ego)。这是原生于中美洲地区的一种特有的传统信仰形式。学者们根据当地语言中的相关词汇将其称为"纳瓜尔信仰"(nagualism)。有关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不论是历史文献的解读还是当代的民族志,包括人类学的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9.
本文是对符号互动论与儒家的“自我发展”思想异同的比较.两者都认为自我的发展必须有“他者的参与”,符号互动论认为,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相同的反应,语言是连接自我与他者的关键媒介,人的行动可以被语言描述所替换.儒家却认为:人与人、人与物无需经由语言的媒介便能互相感应;修养境界的差异使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不同的反应;行动示范对于自我修养的作用比言语指导更为根本.此外,符号互动论与儒家思想对于“自我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的看法也有差别.符号互动论声称:随着自我的发展,他者的观点会被组织成一个互相关连的整体;自我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一个人能够参与有序的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则认为自我发展的意义是要调节和转变社会生活的秩序,所以儒家是按照一个人所能调节和转变的群体的规模来划分自我修养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0.
产品和设计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了,设计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品服务的内容之一,在现今购买的重心逐渐从产品转向服务的过程中,设计服务就成为了我们购买商品的主体,而产品用户不需要的设计服务就是"设计垃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产品围绕着我们,我们使用完产品后剩余的东西被称为"垃圾"。产品和设计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