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分身",随着主体论哲学建构的发展经历了对镜像的迷恋、对客体化本我的恐惧和对真我的怀疑几个阶段,反映在哲学层面上是对主体的不同认知方面.对"分身"的思考,不能仅仅停留在超自然现象和幻想文学经验层面上,而是乔要从哲学层面上认识到它是展现了人对"自我"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82.
被笑恐惧、被笑愉悦和笑他愉悦是三种不同的个体差异。被笑恐惧指个体在害怕被嘲笑而产生的恐惧上的差异,被笑愉悦指个体由于被别人嘲笑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笑他愉悦指个体因嘲笑他人而产生的愉悦上的差异。文章阐释了被笑恐惧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同时介绍了被笑愉悦和笑他愉悦概念的构建和测量。对三者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三个概念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差异则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3.
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首先是伦理的为他关系,学生的他性外在于教师,具有无限性和神秘性,既依赖于教师这个自我又是对其的否定与超越.教师要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得尊重学生这个他者,担负起对他者的伦理责任,回应他者的诉求,具备倾听能力,与他者对话以实现"和而不同"的课堂教育.  相似文献   
184.
林青 《哲学研究》2023,(11):24-32+128
在权力谱系的分析中,福柯借助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而呈现一种不同于传统司法概念系统的权力形态。福柯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具体分析,展示了一种具有历史和地域特征的在地化权力形式。这种新型的权力基于特定的空间而展开,并借助于技术化的操作而呈现。它本质上不再是传统的司法权力概念,即一种本质上是规则和禁令式的否定的权力,而是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肯定性权力。在马克思《资本论》的权力形式分析所揭示出来的唯物主义属性的基础之上,福柯将权力的唯物主义表现集中于身体和生命之上,即一种规训的权力和生命的权力。虽然福柯将这种权力的属性称之为唯物主义,但其“唯物性”仅仅表现为与权力的司法系统相对立,而没有深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具体的经济运作关系中来得到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5.
人际互动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表征自身想法和感受的同时试图去理解他人的心理和情感状态, 以驾驭复杂的社交环境。最近研究发现个体主要通过模拟自我加工过程实现对他人的理解, 但这种自我加工以及心理模拟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自我与他人。因此, 为进行成功的人际互动, 大脑必须灵活区分自我和他人相关的表征, 这种能力被称为“自我-他人”区分(self-other distinction, SOD)。通过探讨感知、动作、认知以及情感等不同加工水平社会认知过程中的“自我-他人”区分及相应的研究范式, 实现对人际互动过程更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为改善社会认知、情感障碍以及自闭症的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6.
胡塞尔在其经典的超越论现象学中,为了给交互主体性理论提供一个彻底的、无预设的起点,提出了以他者之他异性为目标的还原——源初还原.这一还原是否切中他者之他异性、能否在方法论上得到彻底执行,构成了对胡塞尔理论的核心挑战.基于"自我批判"的视角,胡塞尔的源初还原可以得到新的解读.这种解读强调源初还原的两个功能,即划分自我领域...  相似文献   
187.
大光 《法音》2000,(5):21-22
本刊讯为了深化对二十一世纪佛教发展方向的思考,振奋精神,把握机遇,促进佛教自身建设,兼为选拔参加拟于今年秋天在韩国举行的中韩日“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演讲比赛的中方代表,4月 15日至 16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厦门南普陀寺举行了主题为“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的演讲比赛。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圣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传印法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著名学者方立天、楼宇…  相似文献   
188.
哲学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马.  MK  舒白 《世界哲学》2000,(1):41-49
近年来 ,即进入改革时期以后 ,马马尔达什维里 (1930— 1990 )在说明这种或那种生活情境时 ,往往这样表述 :为时已晚。如果说在你的生活里或我国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情 ,那么为此难过、生气或是怨天尤人 ,为时已晚。这位哲学家说 :想想总是应该的吧 ,或者至少也应当有思考一下的想法。他还补充道 :“勇敢”和“畏缩”、“真诚”和“虚伪”、“负责”和“不负责”等概念 ,不适用于没头脑的人陷入的“为时已晚”的情境。他们无法接受理性的解释 ,因为他们缺乏接受这种解释的基础和必要的本体论标准。但他同时又断言 :为了使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重演 ,只要愿意想 ,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作者在本文中探讨的正是这个问题。《哲学与宗教》一文是根据他在 1988年12月于列宁格勒所做的报告录音整理的。因为找不到第二盘录音带 ,答听众问部分不全 ,只有前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9.
萨特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建构的实存主义,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显赫动机;由实存主义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自我与他人正相冲突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理学的典型意义;但以此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其理论基石的实存主义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致思路径,以此为视点无法与具体的伦理经验相兼容,而且必然陷入悖谬。  相似文献   
190.
本研究首次探讨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结果发现:(1)当科目难度与兴趣存在冲突时,个体倾向于为自己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而为他人选择高难度高兴趣科目;(2)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程度效应:为近的社会距离他人(朋友)选科时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缩小;(3)预期内疚在高中生选科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中起中介作用:相较于为自己选科,为陌生人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诱发更高的预期内疚,从而降低其为陌生人选择低难度低兴趣科目的偏好。这些发现拓展了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范畴,对家长、学校和教育咨询公司的选科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