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芹国 《天风》2008,(4):8-9
多数算主恩,少计算个人利害得失.不计较他人恩恩怨怨.使灵命生活过得愉快、充实.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2.
试着不抱怨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尔·鲍温写了一本畅销80个国家的励志书,书名是《不抱怨的世界》。他在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主张:“抱怨不如改变,永远不要抱怨。”他说,“天下只有三种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会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应该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23.
路耀武 《美与时代》2014,(11):83-83
舞蹈艺术在表演方面具有着其自身的独立性,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景展现,还是从人物精神性格的刻画等方面,都与舞蹈演员的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培养出高水平的舞蹈演员成为当前舞蹈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4.
丁瑛  宫秀双 《心理学报》2016,(10):1302-1313
社会排斥的现象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已成为世界各国探究社会政策和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却鲜少有研究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探讨社会排斥对人们的产品偏好的影响。本文通过1个预实验和4个主实验,系统研究了社会排斥如何影响个体对不同触感产品的偏好,并探讨了其内在影响机制。实验结果发现在经历社会排斥(相较于社会接纳)之后,个体更偏好触感柔软的产品,消极心理体验是其内在驱动机制,并且该作用机制被归属感的重要性所调节。当归属感被认为很重要时,个体在经历社会排斥后对柔软触感产品的偏好以及消极心理体验的中介作用会被强化,而当归属感被认为不重要时,以上效应会被削弱。本文还对研究结论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5.
负折扣现象作为一种违背时间折扣假定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研究者关注。本文通过两种指标考察了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在负折扣现象上的差异。实验1运用二择一选择范式考察人们在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对于何时发生负性事件的时间偏好。结果发现,相比较于为他人决策,为自己决策时被试更倾向于选择早些发生负性事件,即更容易产生负折扣现象。实验2运用测量时间折扣率的经典范式考察了人们在为自己决策和为他人决策时的时间折扣率。结果发现,为自己决策时比为他人决策时的时间折扣率更小,更容易出现负折扣率。总体结果表明,为自己决策比为他人决策更容易出现负折扣现象。从情绪卷入的角度看,我们推测,为自己决策时由于更多的预期负性情绪卷入,从而导致更容易产生负折扣现象。  相似文献   
26.
紫晶 《天风》2011,(8):52-53
像"窃书不算偷"一样,古代有人曾以"读书"来掩盖"偷"的本质。今日社会也有这种现象,如盗版的出现。有些人在追求"知识"时忽视了他人的"产权",而不少基督徒也认为,所有"知识"都来自神,哪有个人的"产权"?于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支持"盗版"行为。对此我们究竟如何看待?本期中两位同工的文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知觉辨别恐惧条件反射范式,将主观电击预期和皮肤电反应作为主要指标,考察他人在场对恐惧习得过程和恐惧泛化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恐惧习得过程未出现显著的组间差异。在恐惧泛化上,他人在场抑制了恐惧泛化水平,表现为皮肤电泛化水平更低、泛化梯度更广。研究初步证明,他人在场可能会分散个体的注意资源,降低个体的知觉辨别能力,进而抑制恐惧泛化。因此,他人在场在临床上对情绪障碍,特别是恐惧和焦虑相关障碍群体的干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8.
食品安全权集公民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权利诉求与国家社会对公民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维护保障于一身,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伦理要义。食品安全权是对公民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价值认同和权利确证,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生命权利的维护和对饮食健康或无害的保障。食品安全权具有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自然善(存在)、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自我善(发展)、为他人的食品安全之善生成共在的伦理世界(完善)等多重伦理深蕴,是自然善、自我善、他人善和社会善的有机统一,构成人们道德生活中其他善的始基和源头。  相似文献   
29.
操作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的方式有两种,研究发现相对重要性会造成进行中任务的损耗,而绝对重要性的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尽一致,这种差异可能与进行中任务占用认知资源的情况有关。我们使用绝对重要性的指导语来操纵前瞻记忆任务的重要性高或者低,并且以Stroop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来考察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资源占用的交互影响。结果发现,在进行中任务一致条件下,绝对重要性的增高促进了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而不一致条件下,则会阻碍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这说明,进行中任务的认知资源变化与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对进行中任务的影响有着交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0.
单渭祥 《天风》2005,(7):28-29
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 So do not be foolish,but understand what the will of the Lord is.(EPHESIANS 5:17) 说到“神的旨意”,因为大家都感到它十分高深莫测,所以有些莫衷一是。正因为此,个别人利用人们对神旨意的敬畏崇拜心理,就冒名“神的旨意”,来蒙哄他人或抬高自己。甚至随便说所谓“预言”,把撒但的欺骗和自己的私意当作“神的旨意”。甚至一件明显不符常识、不合公理的事,就因为被人说成是“神的旨意”使许多软弱的信徒看得“合情合理”,有人也因为听说它是“神的旨意”,就不敢不信,以为提出怀疑就是怀疑神。结果当然是误人害己,有辱主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