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岳母自从退休后,就迷信上了。全家其他人没有人信那一套。尤其是我,在圈内是个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可岳母依然热衷得很,不断向我们介绍说"局长、"总经理是他们的同道,似乎回敬我们:“连这些大人物都信,你们才是异类。”我的儿子即将面临中考。岳母三番五次对我妻子说,她要带“仙人”来我家看看,测测我儿子的中考前途,以及我们夫妻俩的“前世今生”。说这个“仙人”说得如何如何准,因为日程排得很满,所以别人花巨资都请不动,是她好不容易才请来的,对我们唯一的要求是要我到时候“闭嘴”。妻子因为也不信那一套,好几次捎信都被妻子“贪污…  相似文献   
42.
新世纪第一个除夕,法轮功痴迷者受李洪志的蛊惑,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天安门广场 自焚,制造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人间悲剧。这是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又一次登峰造极的表现。在取缔法轮功之前,一些法轮功痴迷者有病不治导致死亡,自残、自杀、伤害他人事件层出不穷,仅几年时间全国就有1600人死于非命,成千上万个家庭毁于一旦,这些事实证明法轮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邪教。这一次 自焚事件,更使其邪教本质暴露无遗,它与世界上其他邪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法轮功不但残害人的生命,连儿童也不放过,是可忍孰不可忍! 我国…  相似文献   
43.
尚善     
给尔虞我诈一点善心,世界就多了一份以诚相待。 给以邻为壑一点善待,生活就多了一份相扶相助。 上善至美,上善是宽厚心田上长出的树,是仁爱之树上开出的花。厚德载物,物中有你,物中有我,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仁者爱人,智者尚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4.
汪航  鞠瑞利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7,30(4):857-860
合作学习研究者很早就开始关注合作互动中解释的作用。Chi关于自我解释的研究表明解释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学习现象,能够起到修补和建立学习者的心理模型的作用。本研究以28名高一学生为被试,采取了两种程序的合作学习任务,研究中虽然没有发现两种程序在问题解决结果上的显著差异,但是却表现出在心理模型建构方面互动效果上的差异,或表现为同等效果下的互动次数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5.
勇敢的结果     
少男少女的恋爱心理与成人不一样,以两性间自然的生理吸引成分较多,而社会情感的心理效应较少。交往中大多很天真、纯朴,不受世俗太多的干扰,少年男女问恋人的关系,没有太多的功利性,只要对方“耐看”,“够味”,就什么都行了。女同学婷大胆地说:“我不在乎他的家庭怎么样,除了他本人外,其他什么我都没去考虑,我只觉得他人不错,和他在一起特别开心。我也没去想今后和未来的事,我只要每天能和他在一起就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46.
作为当代心智哲学九大问题之一的他心问题,肇始于Descartes主义对心身关系的认识。问的是:我们能否知道以及怎么知道他人有心,亦即有思想、经验和情感等?对于他心问题的解决方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当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神经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和大脑测试技术等)的深入发展,哲学家与心理学家的知识联姻和交叉合作研究,提供了关于他心问题的若干重要成果和实证资料。他心问题不再成为"理论的死角"。当代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SCN,2000),在科学方法论上更加关注对社会性心智现象的神经机制考量,一系列研究成果都为揭示他心问题提供了科学旁证。这不仅说明了认识他心的可能性,而且表明了通向认识他心方式的多样性,物理学的方法并不是与他心相隔绝。本文尝试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镜像神经元系统,他知与自知、他心知觉和再认的社会标记、他心社会判断和归因入手来论证他心问题的可释性,为他心问题的论证提供一条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47.
《学海》2018,(5):31-43
"反身性转向"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涌现的一股炙手可热的学术思潮。"反身性"的多元内涵之间隐含着"反思"和"自反"的紧张。第一次"反身性转向"凸显的是现代性的暗面。但在米德等实用主义思想家的学术脉络之中,潜伏着"反思"引导和控制"自反"的维度。2000年前后,英国社会理论家阿切尔推动的"反身性的再转向",接续和彰显了米德这一传统,让现代性的亮面得以光大。暗面和亮面的分化,折射出当代人类矛盾的生存境况:一方面风险社会并非耸人听闻,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依赖于每一个"积极施动者"。"一般化他人""社会理性"和"团体能动性"的概念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为反思和自反相结合并让现代性的亮面照进现代性的暗面,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8.
诚信与成功     
在一次试验中,研究人员创造出两个虚拟的求职者:大卫和约翰。这两个人的简历和推荐信几乎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约翰的简历中多了一句自白:“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难与他人相处。”研究人员把他们同时推荐给各公司的人事主管。结果出人意料,面对这两个候选者,绝大多数人选择了约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9.
影响求职作伪的社会知觉因素包括其他人的行为、其他人的态度、公平感、对作伪的态度和对目标的期望五个因素。通过考察这些因素,为我们了解求职作伪的个体差异并加以鉴别和区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0.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位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小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个人实力并不如你。结果,这个运动员轻松跑了个第一名。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另外一个10人小组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地跑了个第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