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关于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测验作弊的实验研究,揭示了道德唤起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即不同的道德唤起水平会对道德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验后的个别访谈,我们分析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唤起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们提出了本实验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可能存在的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62.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任何学派但绝对不是功利主义的结论.论证主要是围绕着"我"、"我们"、"他人"三个概念的关系展开的.墨子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它与当代西方伦理思想家莱维纳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3.
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积家  张萌 《心理学报》2005,37(6):767-775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指标,探讨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⑴他人期望类型(内隐和外显)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探测,但不影响语言现象探测;⑵儿童在反语认知不同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6岁儿童已具备初步的反语认知能力,开始能够理解反语中说话者的态度和话语含义,但还不能正确解释反语现象。直至10岁,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能力仍在发展中。⑶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水平不同。6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解释不存在显著差异,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反语解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语恭维比,8岁和10岁儿童能更好地解释反语批评。  相似文献   
64.
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相似文献   
65.
    
孙进冬 《天风》2006,(1):43-43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爱是基督徒所独有的启示,爱是圣灵所结的果子,爱不能被任何超然的恩赐所取代,但没有爱的恩赐是毫无价值的。爱是无私的,为他人着想的爱是出于顺服神的命令。“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可12:30-31)。这是上帝的旨意,你们爱神,也要爱人如己。“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这是耶稣的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爱人如己最简明的方法。你们如何爱自己,也用同样的心和方法去爱别人。立志去爱,就是要立下志向去爱别人,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显明的爱一样,用宝血赎回了我们这些干犯上帝的罪人,使我  相似文献   
66.
窗台上有一朵花,屋里就有了生气,树上开了花,这棵树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绽放着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束花,两人就有情有意了。一个健康人给一个病人送一束花, 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67.
胡琳丽  蔡晨 《心理科学》2012,35(3):701-705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想象不同的重要他人对于个体自我评价转移的影响,并探讨自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考虑到大学生年龄相当,拥有相似的角色经验,故本研究选用了大二女生作为被试。研究选择了三类重要他人:父母、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包括男朋友),由于每一类重要他人所对应的关系自我各不相同,所以研究编制了针对不同重要他人的自我评价特质词表,作为因变量测量的工具。 过程与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中将用到录音机。实验一为单因素实验设计,在三个实验室同时展开,各个实验室的想象重要他人分别为父母、同性朋友、异性朋友。主试告知参与者,本实验将进行一项大学女生的想象力测试,首先聆听一段描写风景的散文录音,进行想象练习。然后请她们在头脑中想象一位指定的重要他人,比如想象重要他人的形象、语言、行为等特征,尽可能详细生动。想象结束,首先请被试回忆并填写刚才想象的主要内容。然后告诉被试,另一个课题组正在搜集有关“当代大学生自我形象”的资料,请她们帮忙填写《自我评价特质词表》,对自己的一些特质进行评价。最后,主试向参与者致谢并进行了解释。实验二的想象重要他人为同性朋友和男朋友,实验过程与实验一基本一致,在自我评价测量中采用了专门针对“同性朋友”和“男朋友”的量表,并在想象完成后填写自尊量表。 结果与结论:本研究所有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在a<0.05的水平上进行。研究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女生的关系自我评价特质,发现其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关系自我评价特质显著不同。证明了想象重要他人影响个体自我评价的维度,并会产生自我评价转移的现象,没有发现自尊变量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8.
通过操纵记忆提取的条件,本实验比较了自我参照、他人参照和无参照(褒义/贬义)任务下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1)自我参照编码在再认测验中出现了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6.097,p<0.01);(2)自我参照编码在颜色一致/不一致判断中未出现显著的提取优势(F(2,41)=1.039,p=0.363);(3)再认测验中,颜色不一致旧词的再认辨别力高于一致条件(F(1,41)=3.139,p=0.084).  相似文献   
69.
多一点欣赏     
历史上凡是成就了一番大业者,多是心地坦荡,襟怀坦白之人.现实生活中,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胸怀宽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是不是会欣赏他人,如何欣赏他人.  相似文献   
70.
爱心漫溢的作家冰心曾说过:“漫漫人生路,善良在左,悲悯在右。”善是什么?伦理学上说:“善就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而悲悯,顾名思义,就是悲天悯人,是一种源于同情又高于同情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