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成唯识论》为代表的唯识学在成佛的可能性问题上有"种子本有与种子始起"的争论,虽然这个争论的理论结果在纯理论逻辑的探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但此争论本身若从价值与实践的角度观察,则不但对此理论本身的探讨有所助益,也可使佛学及其唯识学立足宗教实践的重现实意蕴得以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72.
<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广为流传,在佛教般若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经蕴含着丰富的净土思想,明确提出了"心净则佛土净"这一著名命题.本文从菩萨取净土之目的与方法的角度,认为<维摩诘经>中菩萨取净土的目的是度化调伏众生,此即为"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的内含意蕴,还阐述分析了建立净佛国土之净土行和"心净则佛土净"思想.  相似文献   
173.
林桂榛 《周易研究》2005,19(2):52-57
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乃得益于"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学术上"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大规模分离.而汉以来"独尊儒术"的实现,<易>作为儒家主要经籍以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宏大叙事与终极关怀,影响了经学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兴趣,导致他们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了以史学为主的"人事"中而非自然事物的研究对象与形而下的研究路径.两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或无何可比性:近代科学在欧洲产生只有在产生近代科学的欧洲自我历史进程与历史体系中才能得到解释,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亦复如此.至于将中国科学落后的原由单一性地归结于<易>或儒家经学,这未必符合历史的因果真相与思维的有效推理.  相似文献   
174.
传承与融通--《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与<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部经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性格与情操,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特质.<老子>上承<易经>之风,下启<易传>之理,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与其"道"哲学相符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易传>中得到传承与融通,两者互补互进,共同缔造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推动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和积淀.这些民族精神则表现为"刚柔同构"的进取精神、"宽厚相得"的道德情怀、"中和为用"的和谐观念以及"重生利物并重"的人文理想,其中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贯穿始终,突出了中国民族精神最一般的特质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5.
汉代桓谭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 也是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易学本身的一些具体问题,桓谭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易学思想是与其对道家黄老之说的吸收、借鉴密不可分的,并凸显出汉代道家思想的演变和发展轨迹, 在中国易学史、思想文化史上意义重大。他对 《周易》的宗教巫术形式持否定态度, 对与此密切相联的谶纬神学以及天人感应、灾异谴告之说多予批判。他本于 《周易》, 生发了深广的忧患意识, 同时继承、发挥《易传》的太和、中正思想, 热切追求社会和谐乃至天人之间的整体和谐, 从而进一步将易学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桓谭易学思想表现出一种兼容并包、综合融会的风格和旨趣, 这是深受《易传》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之旨沾溉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6.
汉字识别中结构方式差异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频常用汉字为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速示条件下的同一性判断法,对汉字识别中结构方式差异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在汉字识别中,人的视觉系统不受字形变化的影响,而更敏感于结构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7.
马倩倩 《周易研究》2011,(2):F0003-F0003
张立文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44.1万字,464页,是张立文先生参以新的易学出土文献资料对其撰于1985年的《帛书周易注译》所作的进一步修订。该书一方面参照王明钦整理的秦简《归藏》作补正,另一方面又借鉴了濮茅左先生对战国楚竹书《周易》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对勘所作的释文。  相似文献   
178.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此书里,王夫之提出了政治活动中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政治哲学问题。他阐发了政治活动中"智统四德"的政治理性,强调了"智"对于"四德"的引导作用,对传统社会里过多地讲"智依四德"的倾向作了合理的纠正;在社会公正问题上,他强调了"大公于百姓"的"无心"的观念;在政治目标方面,他强调"依人建极",只有体现"乾坤之全"的道或者政治设计,才足以成为合理政治的"中和之极";他反对"专一之主"的独断,提出了《周易》式"民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9.
180.
方真 《现代哲学》2000,(4):121-123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经”之首、三玄之一。对《周易》的研究,滥觞于先秦,经汉代的“独尊儒术”,被奉为儒家经典,成为经学家们研治的一项专门学问,称之为“易学”。《周易》作为集中国文化古老智慧之大成的“元典”,不仅受到经学家的重视,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乃至自然科学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