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问世于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对早期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关于这一点,前人著述备矣。本文试图论述《太平经》中的一些思想,为道教教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道教的基本信仰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 我们知道,道教的教义,上及老庄,中述神仙,下及符籙,其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对于宇宙的看法,即道教是如何认识宇宙生成的,如何解释物质的本原。(2)对于社会的看法。  相似文献   
502.
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的深沉底蕴,是一个民族、国家与社会的“根与魂”,是其民族成员、国家公民、社会群体的认同标志。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要义之一,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本文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互动过程,借鉴新近研究成果,旨在阐发“以儒诠经”与“伊儒会通”留下的重要历史启迪,即“以儒诠经”实则深含“融入中华文化主流的文化自觉意识”,“伊儒会通”则能“奠定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503.
四百多年前,唐伯虎悄然来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他是从雁荡山等处一路游历而来,风尘仆仆,口干舌燥。进入寺院客堂,即向知客僧了心法师讨茶吃,了心见来者随带书童、举止潇洒、气度不凡,赶忙招呼客人上座,奉上华顶云雾香茶。  相似文献   
504.
荀子的天人关系论与稷下道家的相关思想之间有密切的理论联系。荀子的“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官天地”“裁官万物”等重要思想皆吸取了范蠡、帛书《黄帝四经》、《管子》相关思想并对之进行了理论提升。同时,对荀子思想的拔高和过度解读在理论界已流行多年,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505.
星宿纪日是一种使用星宿标记日期,并根据星宿决定每日行事吉凶的纪时方法,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秦汉时期的"朔宿法"、隋唐时期的"二十七宿纪日法"以及南宋以后的"七元甲子术"三个阶段。本文详细梳理了隋唐时期佛道文献中有关星宿纪日的记载,认为汉译佛经中的《宿曜经》等文献中的星宿直日属于"二十七宿纪日法",《大方等大集经》中的星宿直日则属于"朔宿法";对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沐浴日"的分析表明,道教仪轨的择日文献直到北周还在沿用秦汉《日书》以降的"朔宿法";同属道藏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所载星宿纪日内容则为"二十七宿纪日法",这表明此篇文献应抄自佛经,既体现出星宿纪日在当时的影响,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道两教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相似文献   
506.
"新子学"概念一经提出,即引起了学界热烈讨论。子学与经学属于同源异流,是独立且相互影响的关系。新子学是建立在旧子学基础之上,传统的子学未冠以"新",但其概念却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子学冠以"新",意在凸显子学在新时期、新文化、新材料、新视角背景下的新发展,"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现代性、传承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07.
慈悲是中国佛教的根本精神,也是菩萨戒的制戒宗旨。菩萨戒又称三聚净戒,包含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重内容,意在止恶、修善、度众生,均未离开拔众生苦、与众生乐的本质,故而彰显了佛教的慈悲精神。菩萨戒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戒律,以戒为名是将佛教的慈悲精神以戒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制度的强制性保障慈悲精神的践行。《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戒,以"孝名为戒"和慈悲精神贯通全文,处处强调"孝顺心"、"慈悲心",使《梵网经》脱颖而出,成为菩萨戒根本经典,也使梵网菩萨戒成为菩萨戒四大体系中最流行的一系。  相似文献   
508.
本文根据道戒和思想内容的不同认为敦煌本P2256号和P2861号文书并非宋文明的<通门论>,而是宋文明之后的灵宝弟子编撰而成的,是对陆修静、陶弘景、宋文明等人的学术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09.
考察儒家"石经"之史,不难发现,儒家"石经"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儒家"石经"以官方形式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儒家经学与时代、政治达到了一种新的融合,满足了当时的时代诉求、政治诉求与文化诉求。从历史维度看,"石经"之史是渐次形成的,其经数与经目也是由少至多、由经至子,以及由子入经的,同时,在此演进过程中还呈现出体系化、经典化与圣典化的基本趋势。从客观层面看,"石经"作为客观存在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蕴含着相当重要的政治意涵、文化意涵与历史意涵。  相似文献   
510.
《十四经发挥》由滑寿所作.滑寿,元末明初人,祖籍许州襄城,父、祖官江南,自许迁仪真,生寿.滑氏行医五十年,江、淮、吴、甬间,尊之为神医.滑氏所到之处人争延致,以得撄宁生一决生死为无憾,其时与朱丹溪齐名.著有《素问钞》、《难经正义》、《十四经发挥》等书.《十四经发挥》确立了十四经模式,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