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外丹去毒法     
世人谈外丹,通常的反应是外丹有毒,并喜欢援引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称仅唐代皇帝死于服丹者即有六人,大臣死于此者更多.由此指出盛唐以后外丹渐趋衰微.  相似文献   
162.
"汉译《古兰经》第一人"铁铮,在中国伊斯兰教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当时还是"教外人"的青年铁铮,竟有如此学识与胆识,连教内饱学之士也自叹不如。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与信仰,学界少有评介。笔者热衷于北京回民旧闻的收集,所以格外留意此类信息。数年间,我查阅了大量档案材料和民国报刊,虽广种薄收,确也在穷根寻叶、爬梳剔抉中小有收获。对于铁铮的前半生与信仰略有所知。  相似文献   
163.
"外丹何以长生"是外丹理论的核心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回答几易其说,从汉代的通过祭祀、封禅召唤仙人以成仙,至葛洪提出的"假求於外物以自坚固",至其后的外丹是矿物之精华、是天地之元气,最终的演化为外丹是"道"的显化,故服之可长生。炼制外丹的材料也从五金八石发展为唯铅汞论,乃至真铅真汞。真铅真汞并非现实中的金属,而是阴阳二炁、先天一炁,传统的外丹炼制方法对此已无处下手,而内丹术则从人体自身找到了办法。唐宋内丹兴起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外丹理论已经走向终点,而内丹理论承接转向,开创出了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4.
165.
《心理科学》2021,(1):253-255
以下是《心理科学》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的外审专家名单及其审稿篇次。《心理科学》上发表的论文能够保持高质量、高水准,与各位审稿专家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密不可分。编辑部代表广大读者和作者对各位审稿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6.
关于八卦教内部的一个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卦教是清代最有影响的一个民间秘密教派。本文通过民间深入调查并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八卦教研究中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了钧沉索隐的探析。如对创始人刘佐臣的祖籍及其宗族进行了鲜为人知的论述;对八卦教内部流传已久关于李奉天的传说进行了驳斥,指出这一传说的最初出现是在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五年之间,是离卦教刘功系统为扩张本卦爻势力、为“二立江山”而制造出来的舆论;并陈述这一传说在八卦教内部所产生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67.
衡山之雄奇,自古吟咏不绝,无须赘言。单论其佛道共存一山、共荣一庙特色,就足以冠绝群山了。南岳衡山,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横亘八百里,有峰七十二。潇湘流其右,沅澧绕其左,向以势雄、景秀、境幽、文丰为特色。《尚书·舜典》记载: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可见远在舜帝之时,南岳已如泰山一般,在中国享有声誉。  相似文献   
168.
关于古代术数中内算与外算易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中的内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内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内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9.
论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参照系构架和内参照系构架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 ,由前者观之而有“有”本论哲学 ,由后者观之而有“无”本论哲学。“有”本论的方法论原则是逻辑分析法 ,“无”本论的方法论原则只能是描摹法。本文由此切入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 ,从概念上的辩名言理、体用上的本末二分、认识论上的“得意忘象”和社会历史观上的“名教”出于“自然”四个方面 ,论证了王弼的“无”实质上是个“有” ,因而王弼的“贵无”论和郭象的“独化”论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0.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孔子有一些道德概念可被发展成心性论,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论。又如孟子有一些有关心性的论旨,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形上学。寻求“了义”或“本义”除了掌握经典传统中的理论基型(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论旨)之外,也要确定某一被诠释的经典所包含的理论或可被理论化的论说是否经过诠释后满足一些理性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内部融贯性”、“架内指涉的相应性”及“完备性”等,其中“内部融贯性”更是掌握“了义”或判别有效诠释的一个至为重要的必要条件。经由此一判准,我们往往可以判定某一经典被诠释为包含某一理论之说法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理论(的理性)重建及理论(的典范)转移的问题。本文分别以僧肇的《物不迁论》、张载的“理气论”及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说”这三个中国哲学史上三次经典诠释的个例,来说明违反“内部融贯性”而产生理论转移或歧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