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王弼哲学,学界一般将其归为"玄学"或"新道家",亦即道家哲学在魏晋时期的重新展开。从中国哲学史的逻辑发展来看,这种观点有待商榷。王弼哲学的问题意识是如何接续先秦汉代儒家的"本原追问",以及如何扬弃逐渐固化、异化的"名教制度";王弼哲学的核心主张是"崇本举末",无论是深具道德性的"自然"之"本",还是内发不可为的"仁义"之"末",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向孟子传统回归的趋势。由此,尽管王弼哲学借鉴了老子哲学的言说方式和思维方法,但就内核来看,其仍属儒家,是儒家哲学的自我批判、内部调适和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22.
盖立涛 《现代哲学》2020,(5):155-160
由于墨家尚同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学界对尚同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争论。尚同是墨家的一种政治理想,通过层层上同,实现政治统一和思想统一。正因墨家强调下同于上以及权力的集中,很多学者认为墨家的尚同思想是专制的。实际上,墨家不仅强调下同于上,还主张上同于天、上同于义、上同于法,认为天贵于天子、义高于权力,君主的权力是存在制约的。还有学者认为尚同具有民主因素,但在墨家的思想体系中,主张民主说也是缺乏理论根据的。用"专制"或者"民主"的单一视角去审视尚同,往往遮蔽了尚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尚同思想的丰富性还反映了墨家对政治秩序建构的新思考,以及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23.
该著分为经解篇、观念篇、人物篇3部分,分别从中国传统著作中的经典诠释与释义、中国传统经典观念的分析、重要人物的学统影响等方面来展现作者的思考,重点讨论了仁义礼智信与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20世纪儒学的三次转折、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式变化与前景、当代中国哲学的叙述脉络与融通取向等专题,既有从学理上对儒学经典的阐述和辨析,又有从西方诠释学角度出发结合当前时代发展所作的反思,试图在现代文化的语境中为儒学价值的当下叙述找到更为合适的方式,更对20世纪以来对儒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学者的学术思想及人生道路进行考察,从个体角度对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流变进行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24.
"蜀学"是在巴蜀大地孕育、发展,形成自己特色,并与中原学术互动互补的学术。"蜀学"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在制度创设(文翁石室、周公礼殿、蜀刻石经)、学术成就(易学、文学、史学、道教、禅学、小学、数术、方技等)、信仰体系(三才皇、五色帝)、经典体系(七经、十三经、十八经)、核心价值(道德仁义礼)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造诣和精深的探究,对祖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时至今日,仍然是我们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当代"新蜀学"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5.
孔子“仁义”观的内在结构、普遍价值及现代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义"与"仁"具有普遍的伦理学价值。"义"是规范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仁"是美德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从"义"到"仁",孔子奠定了伦理学的逻辑基础。立足当代语境,需要对孔子的"义"与"仁"做必要补充:用"个体生命权利"观念补充"义",用"同命意识"补充"仁",如此方可使孔子伦理学符合当代现实语境,具有更坚实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26.
颜炳罡 《管子学刊》2012,(1):65-70,1
仁指向人的情感世界,义指向人的理智世界,仁与义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儒家价值根基.在儒家看来,仁义是至高至上、至尊至贵的,它既是人类的普遍尊严,也是一切政治制度的价值支撑.相对于仁义而言,西方的民主、人权、平等是手段,是工具,而仁义的实现才是人类的真正目的.从“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的意义上讲,仁义是比生存权与发展权更本质的人权.以德服人的王道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与追求,而仁义构成了儒家王道政治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27.
陆贾对《诗经》进行阐释:以仁解《鹿鸣》,进而提出普遍原则;以义解《关雎》,赋予政治哲学内涵。他强调《诗经》的仁义观,使《诗经》具有强烈的仁义政教功能,同时为自己的政治理论寻找经典的根据。他认为《诗经》有"情得以利"之效,兼重诗情、诗志,继承了孔子《诗论》说。他结合时代背景来阐释具体《诗》篇,使《诗》义的内涵更丰富、更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28.
明末大儒黄道周对管仲极为关注,他肯定管仲的才能,批评其功利之心,但又推崇其事功,对管仲的接受呈现出复杂的面相。迨至南明,黄道周的师友弟子称其为“江左夷吾”,希望他能像管仲一样一匡天下,拯救国运。黄道周对管仲的评价、接受依违于仁义与功利之间,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清易代之际这一“天崩地解”的特定历史情境下,富于道义感的士人的焦虑及义利观念之嬗变;而他对管子的接受与评价,也因此成为管子学史上一个颇为独特的现象。  相似文献   
29.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响中国几千年,成为中国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身在职场,要吸收"儒家五常"的精华,修身养性、明仁知礼,丰富工作点亮生活。职场之仁。仁者,仁义也。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融洽和谐。在职场中,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  相似文献   
30.
仁义之间     
陈少明 《哲学研究》2012,(11):32-40,128
<正>仁义是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但"仁义"不只是仁与义的相加,而是观念史上一个更新换代的新版本。独立论仁,荣誉当归孔子;但"仁义"连体,贡献则推孟子。朱熹引二程的话说:"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朱熹,1984年,第199页)不是孔子没讲过"义",而是《论语》中"义"不仅单独使用,且意思相对单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或者"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宪问》),又"见得思义"(《子张》)之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