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4~7岁儿童内在动机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内在动机看作是一种特质,将其划分为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对110名儿童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从4岁到7岁).在儿童4岁和7岁时,实验室的自由游戏情境中对他们进行录像观察,编码他们的两种内在动机.由父母报告他们对儿童的控制.结果表明:(1)儿童从4岁到7岁,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呈显著上升趋势.(2)在儿童4岁、7岁时,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呈显著负相关.(3)在儿童4岁、7岁时,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均显著高于人为定向内在动机.(4)在儿童4岁和7岁时,父母控制与儿童物为定向内在动机和人为定向内在动机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2.
方东美阐发中国哲学之精神,是以整体的西方哲学为对照,在中西交融的世界宏观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哲学的一次整体透视。他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把握中西哲学的精神,并从中西形而上学的比较中将中国哲学界定为"内在超越"型态。他认为,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圆融和谐的精神,即所谓"广大和谐之道",他以此作为对西方"二元对立"思想的超胜之道。同时,他从机体形上学的观点,将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大乘佛学和新儒家看作中国哲学精神的共同代表。要之,方东美对中国哲学精神的探讨,确是别开生面,但又难免其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3.
重思价值的本质——人的存在是价值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价值学的基本问题中最根本的是价值本质的问题,其他问题都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如果有人想要将众多的价值学问题化约成单一的论题,那么价值本质的问题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1]价值本质的问题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价值的根本性质问题,这个问题指向各种具体价值如使用价值、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64.
《中国宗教》2022,(4):48-49
山东省日照市委统战部积极研究探索宗教中国化在基层的实践路径,引导宗教界自觉探索宗教中国化的内在基础和外在表现,在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政治认同,突出法治思想融入,夯实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山东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65.
美感就是欣赏主体从符合他的内在尺度的对象中得到愉悦和快乐的感觉或感受的心理状态.一个人能否获得美感,取决于自身尺度的高低.尺度产生于人的两次实践.不断地增长自己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尺度,是我们获得美感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66.
"仁义礼"三位一体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总脉。它肇端于孔子,完成于孟子,系统阐述于荀子。在此三位一体架构中,"义"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上承"仁",下起"礼";大而言之,则上接于"道",下侪于具体语境。对"义"的涵义需于仁、义、礼或者道、本心与语境三者通融一贯的整体意象下予以把握,"理"、"宜"、"意义"和"正当性"等具体涵义均来源于此一整体意象。"义"的核心意蕴则为"道德辨别力","仁"或者"道"通过它得以落于实行;反过来,对外在规范(礼)的践行亦可由之达于至道。概言之,"义"是沟通外在情境与道德本体的枢轴、实现情理转化的关键。同时,道德辨别力具有自我创新的特性,借助它,"仁义礼"三位一体结构便成为一个动态的体系而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67.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得以呈示及存在所凭借的外在方式,它在构成上是多层次的。艺术语言表现出诸多特性,例如:赋形性与消逸性、敞开性与遮蔽性、本真性与超越性,它们相互依附,又相互牵制。  相似文献   
68.
正显然,生态或环境主义意识是当下佛教的一部分,有人认为它越来越成为未来佛教的一部分。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过去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会欣然接受对此观点的批评指正,但在此必须承认在前现代佛教中几乎没有发现明确、理性且热切地阐述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以及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也没有意识到自然环境受  相似文献   
69.
王荔 《美与时代》2014,(9):108-108
素质与修养,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识、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的履行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也就是一个人在个体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给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生实践活动的深入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0.
本文基于动机行动和成就动机理论,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检验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作用机理。以251套来自主管-下属配对的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格可预测员工创造力产生,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证明目标导向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在动机能够强化个体目标导向对创造力的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最后,论文讨论了研究发现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