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2011年5月14日-16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了"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论坛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民族宗教厅、河北省佛教协会主办;石家庄市民族宗教局协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河北禅学研究所、柏林禅寺、临济禅寺承办。来自日本,韩国以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70余所大学和研  相似文献   
132.
净宗 《法音》2006,(4):15-18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召开前夕,论坛组委会以“和谐世界,从心开始”为主题,以佛教的团结合作、佛教的社会责任及佛教的和平使命为选题,举行了有奖征文活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投稿踊跃,论坛组委会共收到应征文章397篇,从中评选出“莲花奖”6篇、“精进奖”20篇、“法缘奖”20篇。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能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一小部分,尚有许多优秀文章未能刊出,读者可自行到相关网站查看。  相似文献   
133.
圆满道成肉身的深邃,完成永恒不变的许诺,你来了。随着圣诞钟声的响起,天上人间就都弥漫着彩色般欢乐跳跃的音符。钟声就此成了大地的心律,那宏亮的音色,庄严中透出烂漫,深沉中流溢欢喜;圣言永远是人间的福音,美圣婴的微笑,可爱中露出天真,静谧中显示可敬。在所有弟兄姐妹心灵的视线上,在人类常常渴望的眼神里,祢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从马槽中透射出恩光的祥和与慰藉。真切地将一年最生动的问候,不畏寒冬的严逼,将温暖送进午夜子时通宵达旦期待者的心门。洒向每一个为祢敞开的胸口,点化天底下每一个心田: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所有心地善良的人们仰望着祢。  相似文献   
134.
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本着“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不断创新,积极推进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化运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全面提升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品牌,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5.
许外芳 《法音》2002,(11):28-33
苏轼以“东坡居士”自称,可见他受佛教的影响很深。关于苏轼和佛教的关系,人们一般都注重研究禅宗对于苏轼的影响,或是研究苏轼与禅林的交游。实际上,苏轼有极其浓厚的轮回转世信仰和净土思想,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苏轼的净土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相信自己的前身是一个僧人;他多次施舍财物以造作阿弥陀佛像,并且作了不少颂佛诗文;他为死去的亲人、朋友作水陆道场,以求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兹据《苏轼年谱》[1],并参以有关资料,细考苏轼生平有关西方净土的事迹,请大德专家指教。轮回说是佛教得以广泛传播的核心教义之一。苏轼…  相似文献   
136.
佛教东传中国,逐渐表现为具有中国文化形态的宗教特点,其中尤以禅宗“中国化”的特色最为鲜明。禅宗的建立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过程,在继承印度佛教伦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文化道德观点的吸纳与超越,禅宗自身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伦理体系。禅宗伦理体系庞大,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伦理关注与主张,本文仅针对伦理学最基本的课题一道德的善与恶,从宏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7.
人间佛教代表了20世纪以来中国佛教界提出的适应新时代的佛教发展理念。那么,人间佛教理念的内涵是否舍于佛陀之本怀呢?基于《杂阿含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探讨,尝试从原始佛教的角度探究释迦牟尼佛对于世间与出世间关系的看法。原始佛教中诸多关于“苦”、“无常”、“出离”的法义,并不意味着是对人生的消极理解,相反的,其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对生命觉悟、解脱、幸福的追求。世间与出世间本质上是从有漏与无漏、缠缚与解脱而言。所以世间与出世间本质上是“流转”与“解脱”的不同,并不是在世间外另有一个出世间。  相似文献   
138.
《法音》2009,(9)
《法音》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是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文化艺术和佛教知识、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刊物,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心为宗旨,广泛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  相似文献   
139.
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内外困境亟待革新,20世纪早期传教士对待佛教的态度也开始转变。在此背景下,佛教与基督教在民国初期进行了有效的交流对话。其中,太虚大师既从佛教本位出发对基督教神学教义进行了批判,也在佛教革新过程中发挥大乘佛教善巧方便的智慧对基督教现代性组织、传教方式等进行了借鉴。近代的新教期刊《教务杂志》中对太虚大师的基督教神学观及其对基督教现代方式的借鉴也有所反映,同时对太虚大师的改革与现代佛教的兴起多有涉及。太虚大师吸收借鉴基督教现代化经验对中国佛教所进行的革新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佛教的现代化进程,书写了人间佛教的序章。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