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英国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首次提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命题,他认为只有能够激起人们审美感情的才称为艺术作品,而激起这种审美感情的是艺术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的关系和组合",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以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粗健有力的刻线,单纯热辣的色彩,庄重大气、古朴淳厚的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12.
文人画作为一个绘画门类、一种表现方法,或者说是作为一种审美追求,是我们民族遗产中很珍贵的一部分,它独有的内在精神和形式语言,一直是艺术领域中特别的存在。文人画是随着民族文化进步而发展,随着时代发展而加深新的内涵,它将在中国画艺术范畴中生存,并流传和发展。因而今日重读也是必要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3.
人的知觉来实现的。人们活在世界上会接触或看到各种事物,理解的,不理解的,都存在他们自身的美。这些事物需要人们发现他们的美。如果不了解它们的含义,就不能理解它们,欣赏它们。所以,在艺术创造中,要感性和理性相统一,发现并理解作品中的美。  相似文献   
114.
在千姿百态的民族服饰文化中,配饰呈现了独特、细腻、典雅、粗狂的西藏服饰文化的特点,绝对算得上是西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藏族服饰之配饰以珠宝金银等形式,凸显了配饰与信息传播的完美契合。探析西藏服饰之配饰,特别是在塑造民族特色风格的今天,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5.
蔡元培美育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审美公共性的关注,一是"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提出。特别是后者,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而且还具有普世意义。  相似文献   
116.
(2008年5月上篇首语)《美与时代》杂志从创刊起,就致力于普及美学知识,探索美学走进普遍人生的途径。然而,美学是人类最为飘渺的思维之花,人生却是浩瀚无边、姿态万千的海洋,寻到一个最佳切入点,的确不是易事。20多年来的探索,有失败的痛苦,更有成功的欢乐。  相似文献   
117.
正"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在我国长期流传的一句俗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人类思维方面固有的局限性和习惯性,使得我们对许多事情和问题,常常停留在表面化和一般化的理解上,而忽视了它们更深层的含义、更重大的价值。我们看问题通常受两方面因素的干扰和误导:一是流于直线化和平面化,人云亦云,浅尝辄止;二是受名人及媒体的影响,随大众、跟潮流,常常把自己的思维自觉或不自觉地禁锢在这些圈子里。其实,世间的许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事物自身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认识上的局限性,决定了许多问题只有在不断观  相似文献   
118.
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即期待视野理论对设计艺术进步所起的动力作用也是巨大的。期待视野理论中的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期待视野理论中的审美距离所对应的是在设计艺术中的设计师、产品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设计中审美距离论,这些共同推动了设计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9.
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救援者说,他多么想多有几只手,来尽快挖出那些被掩埋的受难者。这简单朴实的语言,使人心颤,使人沉思!  相似文献   
120.
我对美学发生兴趣乃在年少时,但美学真正融入我的人生,却是在我自己投入美学研究之后。我这人生,经历了江南稚子、北大学子、海南游子三个阶段。在北大的岁月最长,历时30多年,到深圳市亦已25年了,在老家太湖之滨反而不到20年。但江南水乡,风光无限,引人入胜,少年时常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