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12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和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人类共有价值的辩证统一,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人类探索21世纪世界治理方案,实现共生、共担、共建、共享的伟大实践智慧,是人类逐渐实现从虚幻共同体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历史跨越的战略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论上克服了资本主义修昔底德陷阱,在战略上为解决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在实践上为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创造了现实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自觉坚持与自我发展的关系、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近几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全球化与文化冲突、价值冲突的讨论是一个热点问题。价值认知、认同与选择的困惑是当今世界遍布道德困惑的时代难题,也是新时代的老问题。从人类历史来看,新的时代和大国崛起呼唤引领世界未来的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当今时代走出价值独断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两极困窘的中国方案。在价值取向上人类生存发展的至上性、在价值主体上的多主体性、在价值目标上的超越性、在价值结构关系上的利益相关性、在价值取向上的未来发展性、在价值构建上的自觉自愿性、在价值行为主体上的宽容性、在价值主体行为上的交流互鉴性以及在人类共性问题治理上的相互协调性共同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基本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3.
梅康钧 《天风》2005,(5):4-5
南京莫愁路堂敲响了"前事不忘,祈祷和平"的警世钟声。日本侵略者曾在南京残暴地屠杀30多万我们的骨肉同胞,战争使中国及包括亚洲人民饱尝着殖民侵略的苦难,我们今天历史中获得的不仅是反对战争,用行动维护和保障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基督徒我们必须承担维护和保障和平的责任使命。  相似文献   
24.
儒学是人类中心主义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主张“以人为中心”,是指以人的问题为中心,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主宰、掠夺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儒学提倡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特征的德性主体,不是提倡以人与自然分离、对立为特征的认识和价值主体。儒学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同情、尊重一切生命的生存与权利,以“万物一体”为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25.
《中国道教》1995,(3):3-3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道教徒积极响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关于在全国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隆重举行祈祷世界和平,追荐抗战牺牲将士和无辜人民的和平祈祷活动的倡议,决定于1995年8月14日至16日,在全国重点宫观,省、市重点宫观和有条件的宫观场所举行三天和平祈祷法会。  相似文献   
26.
各位学者、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同志们:按照双方商定,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如期在号称“清凉胜境”的五台山开幕了。这是双方学者通过学术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繁荣佛教文化研究,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  相似文献   
27.
为何要构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人与自然具有事实和价值的双重关系,并从生态学的理论背景进一步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论述了构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8.
去年八月底,由本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辅仁大学哲学系协办,澳门文化局赞助,在澳门举行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两岸三地有二十四所大学及研究院的四十多位学者参加,共宣读了三十三篇论文。《哲学动态》对大会发表了《评述》以作综合报导。这里选出与该刊范围有关的大会论文,陆续刊登。希望对于促进哲学的学术研究有所帮助。 本栏目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资助,基于学术自由和文责自负的原则,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之立场。  相似文献   
29.
坦率地说,作为《佛教文化》的编者,我和我的同事们的时不免于一种临渊履冰般的战战兢兢的心境:佛教文化的源头之水何在?佛教何以称文化?也就是说,佛教怎么才称得上、称得起“文化”——你得起那一类永恒的、不朽的、高尚的、宽阔的人类心灵之物?佛教为什么不仅仅属于过去时代,而目也属于当今的代?为什么不仅仅属于它的皈依弟子,而且还属于那些更多的向往真善美的人们?为什么不仅仅属于安贫乐道、穷且最坚者,而目还属于富裕过、豪华过、爱过恨过可笑过的人们?总而言之,佛教何以称文化?  相似文献   
30.
复活的黎明     
余江 《天风》1995,(4):7-8
经文:路24:1—9 “七日的头一日,黎明的时候”,主果然复活了。七日的头一日是一周的开始,黎明又是一天的起头。这表明,因主耶稣复活,人类历史崭新的时代开始了。从此,上帝的救恩进入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