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2011年6月13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要归功于人类所具有的非凡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既蕴藏于广大社会民众之中,又在少数杰出人士身上得以集中体现。通过各个时代杰出人士的综合与提炼,人类文  相似文献   
62.
1.6破解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与拉舍的重大发现(第五个发现)1990年前后,一个关于冠心病病因的新理论浮出了水面。新理论揭示,人类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遗传缺陷的维生素C缺乏。由于意义非凡,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大的科学发现。这个关于维生素C的第五个发现,  相似文献   
63.
手洗手     
人有上进心和虚荣心,他们瞧不起的刚好是和自己一样的人。什么一样?一样出身、一样品味、一样等级、一样行业以及其他一样的人。人喜欢差异,比如性别、地域和性格上的差异。但不能够瞧不起相似性,人摆脱不了相似性。遗传专家说,人类共同的母亲大约是150万年前东非某个人类群落中的20多个女人。才20多个?是的,所以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4.
为了摆脱盲目被动地适应世界的状况,主体自我需要在认识上把形形色色的个体事物纳入到普遍化的观念系统中,考察不同存在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当精神活动转向对整个世界的存在依据以及人生命运的探寻时,哲学思考承担了反省一切经验现象并对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断进行质疑的使命。而力求使抽象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知识相对应,以检验那些被人类曾经信赖的普遍存在依据的合理程度,是  相似文献   
65.
人类的氏族组织,与其它所有动物群体有质的区别,它不仅是一个社会性的生产、消费单位,而且承担着人类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传承.此外,维护氏族外婚制度是其持久不衰、一刻不得松懈的文化功能——使人类健康繁衍,因此,氏族的延续与发展,需要意识形态的保障,而这种意识形态保障在地球的北方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由萨满教提供的.  相似文献   
66.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邀请,担任了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教授。当我初次见到这所美丽校园内仪表端庄、谦恭刻苦的修生们时,我真的被他们那高贵、纯洁的气质所感动。 幼年时我曾在故乡兰州的杨家园天主教堂聆听神父宣讲福音,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今年五月我和神哲学院的神父、修生们去北京门头沟区斋堂乡后桑峪村天主教堂访问。本堂陈神父从北京修院毕业不久,他在斋堂、军响一带传播福音,全身心投入当地社会经济工作,在教内外享有很好社会威望。从全国教区选拔的这些莘莘学子,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些未来的威望崇高的神父,人类灵魂的…  相似文献   
67.
环境伦理与国际公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伦理学应当关注国际公正。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公正问题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前提。当我们研究环境伦理的国际公正问题时 ,主要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1环境资源所有权或享有权分配方面的公正 ;2依托于环境资源的经济利益获取和经济成本承担方面的公正 ;3为保护环境而建立的国际经济、政治制度方面的公正。  相似文献   
68.
弗洛伊德是被人们研究最多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对西方化有着极为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在他的精神分析的思想体系中,渗透着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观。弗洛伊德对于人类本性及化本质的非理性主义的分析,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阴暗面,将其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  相似文献   
69.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荣辱追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更行 《现代哲学》2000,(4):109-114
古语云:生以辱不如死以荣。管子也曾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立身行世,荣辱大分,“荣”和“辱”作为一对基本的道德范畴,自从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文化精神活动之始便紧紧伴随着人类。所以,对荣辱的追求是道德理想的表现之一;求荣避辱,便是追求崇高道德理想的积极行动。然而,市场经济的建立对传统的荣辱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人们的荣辱追求也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况。  相似文献   
70.
历史学家们习惯把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早期历史称之为“史前时期”,马克思在《&;lt;政治经济学批判&;gt;序言》中也使用了“史前时期”,但马克思在这里是另有所指,与习惯用法的含义不同。本来,马克思原文的意思是明确的,但朱唏先生在《马克思关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