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2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了更好地继往开来,首次将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史分为“一个序曲”和“两个阶段”。其中,Clayton用实证法研究智慧心理的序曲,开始时间至迟不晚于1976年,戛然而止于1982年,其特点是“昙花一现”。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时间始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延续至21世纪初,其特点是“柏林智慧模式一花独秀,新皮亚杰主义智慧观和智慧的平衡理论作为两片绿叶相衬托”。智慧心理学研究的第二阶段,时间始自2004年,延续至现在,其特点是“百花齐放”,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智慧被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出现了更多不同的智慧理论和测量智慧工具;二是兴起了多个研究热点,进一步拓宽了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回顾智慧心理学近50年的研究历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近50年来,对智慧心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分散到有组织、从零星探讨到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二是,研究对象从智慧者的特征到智慧特征,再到智慧者的特征,再到结合智慧者的特征和智慧特征来研究智慧,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展望未来,宜在两个方面推进智慧心理学的研究:一是,须尽快开发研究智慧的成熟实验范式,并揭示智慧的脑机制;二是,须...  相似文献   
972.
中期测试对错误信息效应的影响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中,提取加强暗示感受性(retrieval enhancedsuggestibility,RES)是指接受中期测试的被试在最终记忆测试中的正确率较低,且更可能报告错误信息;测试的保护作用(protectiveeffectoftesting,PET)则是指中期测试削弱了错误信息效应,并改善了被试的记忆表现。对现有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首先,这两种现象可分别采用记忆再巩固理论、注意捕捉假说、提取流畅性假说(RES)以及记忆强度理论、提取努力理论、差异检测理论(PET)等进行解释。相关理论在作用阶段和解释角度两方面存在不同,并被整合在一个新的理论模型中。其次, RES和PET的分离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因素,包括原始信息材料、中期测试类型以及错误信息特点等。最后,未来研究可从模型验证和研究拓展两方面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973.
陈晨  张昕  孙利平  秦昕  邓惠如 《心理学报》2020,52(3):329-344
感知被信任是信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以往研究大多认为, 下属感知被上司信任对下属自身以及组织整体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却忽视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基于自我评价理论,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研究1、2)与多时间点、多源的实地问卷调查(研究3), 探讨了下属感知被信任的潜在黑暗面。研究结果表明:下属感知被信任会引发下属心理权利感, 进而增加其反生产行为, 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 当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较高时, 下属感知被信任通过心理权利感影响其反生产行为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 而当下属感知到信任的稀缺性较低时, 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研究发现了感知被信任的潜在负面影响, 并明确了其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 为感知被信任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辩证的研究视角, 同时也扩展了心理权利感和反生产行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74.
罗一君  牛更枫  陈红 《心理学报》2020,52(10):1224-1236
在生命史理论的视角下, 本研究通过两个研究揭示了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过度进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招募处于生命早期阶段的91名初中生(年龄12~14岁), 采用饱食进食(Eating in the absence of hunger, EAH)范式, 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个体饱食状态下的高热量食物选择(即过度进食); 研究2招募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暴发背景下301名武汉市居民(高死亡威胁组)和179名其他省市居民(控制组) (年龄18~60岁)为被试, 通过问卷法回溯性地测量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并探究其影响当前过度进食的机制, 结果发现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过度进食。同时, 死亡威胁(新冠病毒疫情)扩大了环境不可预测性通过生命史策略间接影响过度进食的效应, 而社会支持则能缓冲这一效应。研究结果为COVID-19背景下和灾后居民的健康进食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75.
张政 《现代哲学》2020,(2):16-22
传统认识中,一般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作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理论分野的重要标志。但是,这忽视了《巴黎手稿》中,马克思承认费尔巴哈已经表述了同样的思想。在社会理论上,马克思真正超越费尔巴哈之处,在于《提纲》第六条的“批判”和第七条的“一定的社会形式”。依托这两个概念,马克思通过分析具体的、阶段性的社会形式,追求社会形态进步的基本取向,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对这方面的重新厘清,对今日中国现实启蒙和现代化批判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6.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等多重因素的显著影响,而这多重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共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认知能力测验、社会支持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对4,973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以各科测验成绩总分的平均值作为学业成绩指标。结果表明:(1)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均与学业成绩正相关;(2)社会支持在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表现越好,且其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越强;(3)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实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个体因素(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认知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77.
《学海》2020,(1):81-91
代际正义理论是当代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约翰·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在当代有关代际正义理论的研究中处于重要地位。罗尔斯并不主张将其差别原则直接用于处理代际问题,而是建构了一种以"正义的储存原则"为内核的代际正义理论。不少论者认为,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与其差别原则之间存在一种张力,他在其后期著作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始终坚守"当下时间进入解释",但放弃了其起初坚持的"家族模式的动机假设"。实际上,不少批评者误解了罗尔斯的代际正义理论,其代际正义理论能够获得一种融贯的解释。  相似文献   
978.
贺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以"新心学"理论名世。他提出,考察文化问题、建设新文化,关键是要超越中、西文化迹象上的优劣之争,将文化批评、文化讨论引导到深澈的哲学领域。为此他确立了以"体用观"为核心的文化哲学,并希望以此为根据,全方位地会通西学,实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有体有用之学,从而为民族复兴奠定精神基础。今天看来,这种文化哲学所提出的会通西学的理念与方法,对于合理地处理中西文化关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979.
孙玥 《宗教学研究》2020,(1):204-211
《创世记》37-50章记述的是关于约瑟的故事,其形式和内容都不同于之前的先祖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叙事(创12-36),且成典的位置在《创世记》的最后,连接着《出埃及记》。但是除了《创世记》37-50章,约瑟在五经中只被提及了一次(出1:8),而在五经之外鲜有提及。为了解开此谜题,本文从约瑟故事中"梦"这个主题出发,并通过与《但以理书》1-6章的对比,重新对《创世记》37-50章做了详尽分析,认为约瑟故事实际上形成于散居时期,因此之前形成的文本有可能不知道其叙事内容。  相似文献   
980.
田语 《宗教学研究》2020,(1):240-245
1830年,美部会开辟了美国基督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传教站。作为美国首个派遣传教士来华的海外传教机构,美部会是中美早期文化交流的主要推动者。这一组织的旨趣根植于美国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它是美国本土对印第安人传教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受到了以爱德华兹、霍普金斯等宗教神学家为代表的新神学派的影响。在教会长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营广州同孚行的美国商人奥利芬的呼吁成为美部会派遣对华传教士的直接诱因,裨治文来华则正式拉开了美部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