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0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何谓道德?从“异乡人”的视角看,该问题除了指向“我们”世界的“伦理内核”外,还指向“我们”世界的“我”之道德自立的“道德内核”.“伦理”一词的古希腊语义及拉丁译读表明,伦理与人之居息的“本土本乡”及其共同生活紧密相关,道德更多地关涉“异乡人”的视阈.何谓道德的问题涉及伦理与道德相互化约的两个视角.“本乡人”的视角遵循着用伦理统一道德的路线.“异乡人”的视角遵循着用道德化约伦理的路线.然而,“何谓道德”之问在“异乡人”的视角上凸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表明了区分伦理与道德对道德哲学的重要性.在文明史上,道德之问以两种方式敞开“异乡人”的视角并使伦理不再是一种直接的经验性习俗:其一,与灵魂放逐的“神话”有关;其二,与宗教形而上学根基的丧失有关.人类道德生活形式由此分为“传统”与“现代性”两种类型,它们涉及道德范畴的问题层次和语境分殊.透过“异乡人”的目光,一种思想的警醒和心灵的自由导向如下设“问”:在道德问题的时空坐标中,到底什么紧要?对于“我们”的世界遭遇的现代性道德危机而言,两大难题的应对最为紧要:一是道德自由问题;二是伦理认同问题.两者的解释循环将使道德之“问”引领人们走向更为健全的道德自信.  相似文献   
232.
功能论证确立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功能是事物存在的原因和目的,亚氏通过改造柏拉图确立的功能概念,借助匠人、身体的各种器官与人的类比,把人的功能确立为有理性的实现活动。功能论证粗略的论证结构和模棱两可的结论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也受到评论者的诸多批评。然而,亚氏的功能论证和对功能的说明并不仅限于伦理学,当结合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和灵魂理论等学说分析功能论证的时候,一种可能的理解变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33.
历史上很多学者将康德的“人性公式”直接奉为尊严原理,主张“人性公式”的内容集中反映了尊重人之尊严的要求.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康德自己也说.人性本身就是一种尊严.由此,拥有人性就是享有尊严的前提和根据.事实上,人性的本质就是自由.作为道德法则的“人性公式”,其实质就是要求尊重人的理性能力.尊重人的自由,而这正构成了尊重人之尊严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34.
从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看,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学科化的研究,其研究重心集中于公共领域,关注点在于企业制度与经营的层次.从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看,韦伯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但当代西方学科化的经济伦理研究另有缘起.后者发轫于美国,而后欧洲和日本的学科化研究相继启动;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三者的理论特点有别.通过对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三方面的问题: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史的理解问题,中国经济伦理学的自身理论构建及其现实针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235.
作者认为民族性和跨国性层面是理解越南北部苗族人皈依基督新教的关键.作者通过苗族皈依的案例验证宗教的跨国性,说明这种传教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很多越南苗族人信仰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他们的风俗,而且苗族传教士的主观思维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作者进一步将特存于越南苗族流散群体中的福音传教活动以及普存于亚洲的福音传教活动概念化为“信仰与现代性植入”的某种形式.  相似文献   
236.
曹漱芹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457-1465
孤岛能力是个体在一般能力普遍落后的情况下某一个或几个领域表现出来的与其整体能力极不匹配的超常能力。令人惊讶的是,人类近一半的孤岛能力产自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本文系统回顾了孤独症孤岛能力的特征、传统的各种心理学解释和当前最有力的认知神经科学发现:脑病理性优势假说和孤独症特质假说。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脑优势中心的转移和混乱的大脑连接可能是孤岛能力产生的前提,而特定技能的遗传和后天的反复练习则是孤岛能力得以强化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7.
高飞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7):1200-1212
胼胝体是哺乳动物脑内最大的白质结构,不仅可以在大脑两半球间传递信息,也能调节半球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模型”和“兴奋模型”是当前解释胼胝体调节机制的主要模型.前者假设,胼胝体对半球间的信息传递起抑制作用,表现为优势半球的功能增强,非优势半球的活动抑制,因而可以提高半球加工的独立性和功能不对称性;后者则认为,胼胝体对半球间信息传递起促进作用,导致两半球同时性活动,并增强其功能连接性,因而可以降低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有利于半球间的信息共享与功能整合.近期的研究显示,胼胝体并不是一个结构与功能的单一体,而是包含了在空间与时间上既分离又互动的多通道信息加工复合体.抑制与兴奋信息可以通过胼胝体的不同空间通道以不同的速度在半球间进行传递,并受到任务计算类型与复杂性的调节,因此,胼胝体的抑制与兴奋的协同可以调节两半球的动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38.
心理负荷的评估正经历着从传统工效学向神经人因学的变革.EEG、ERPs、fMRI、fNIRS和TCD等神经科学研究技术为这场变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研究发现:在单任务情境下,随着操作者心理负荷的增加,脑电α波活动减弱,θ波活动增强,并且前额皮层血流、左侧额下回血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均增加,大脑动脉血流速度也增快;在双任务情境下,随着操作者主任务心理负荷的增加,次任务的N1、新异P3和P3b等ERPs成分波幅降低.依据这些研究成果,学者们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模式分类算法实现了对心理负荷的实时在线评估.但是,各种研究技术在敏感性、诊断力、主任务干扰、实施需求、可接受性和信度等方面各有优势与不足.在未来研究中,要注意促进相关技术的融合、提高其可接受性,并充分利用模式识别算法提高其诊断力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239.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40.
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s)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群体区别正确反映的类属信仰.类属性思维比我们一般假想的更为复杂.首先,我们在本论文中探讨了在立体性的类属性思维EPA理论框架之下的多维度,即类属性思维的三维度:评估、激活和准确度.同时还特别讨论了类属性思维与具体集体共识的表征特点的图腾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对于作为人类信仰一部分的类属性思维准确性莫衷一是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且本文还仔细考查文化类属性思维,个体类属性思维,个体与群体的判断,准确性评判的标准,和原分析的数据等等,同时进一步表明类属性思维和客观现实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我们指出类属性思维对解释群体和民族的区别非常重要,特别是人的感知的实质性寓于实在的客观群体本身(“感知的同一性”).我们认为,类属性思维的过程,对于高度的实体性和感知的实质性的群体来说,具有深刻影响,况且群体或部落(民族)的图腾也是其群体或民族的实体性的外在表现.尽管我们不可能解决同类属性思维的过程有关的所有争论,但我们所强调的观点是:类属性思维是人类相互影响和生存的有效类属性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