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40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任何事物的开展都必须建立在深入了解其精神实质,理解其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才能落实到实处。为了全面贯彻《指南》,“帮助教师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我园开展了《指南》的全面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22.
一,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数学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数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223.
建构主义强调幼儿是自己知识、经验、能力的设计师和实践者,是在和环境、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对幼儿来说,材料既是他们探索的刺激物,又是主动构建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中介,更是激发他们创新意识的要素。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感知是幼儿特别是早期幼儿形成自己的经验结构和智慧结构的主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虞永平教授也认为:“物质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幼儿而言,没有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幼儿园活动和幼儿的学习需要特定的物质材料,这些物质材料能使活动顺利进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并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对活动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是幼儿园教学科研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224.
地理教学与其它课程一样,在教学中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说明地理教学也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应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做个完人,做个有礼貌的人。初中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节中活动内容,填空第二小题,它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寄信时写明收信人邮政编码:省、县、乡(或直辖市、县级市、区、镇等)突出我国三级所有,这点知识内容在教师传授知识时并不难,难得是.在写明收信人姓名后的称谓,这就是突出教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一个人寄信给别人,姓名后的称谓,反映出很多内容,也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精神修养.称谓很重要。寄信给同辈,即同学、兄弟、姐妹等收信人拿到信后第一眼就可了解对方与己之间的关系,从而知道信是马上看,等会再看或有空闲再看;如果将信寄给长辈、老师、领导等难道称谓不更重要吗?中华民族理礼之帮,在我们处人处事各方面哪一点不都体现在文明礼貌之中,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做人。更不能处事。  相似文献   
225.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与希望,它将维系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通过“拜师学艺”、“名师讲座”、“青年教师读书学习活动”等培养途径,青年教师成长较快。但在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及早地、大胆地让青年教师做班主任及多承担课堂教学活动等教育教学实践能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226.
云中的种子     
一粒种子被风吹落大地,它终日与满地污泥作伴,嗅着难闻的腐叶味道,心中充满着抗争的情绪。  相似文献   
227.
规则的力量     
在20世纪70年代,印度拉贾斯坦邦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活动。当地政府制定了一项规定:每栽一棵树,奖励13卢比。这项奖励规定激励很多农民抱起树苗,拿起锹镐,见缝插针地植树,在申报得到当地政府认可后,就可以领到奖金了。  相似文献   
228.
与“我帮你,你帮我”的直接互惠相比,“我帮你,你帮他”的积极广义互惠,促使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帮助更多的人。与之相反,“我伤你,你伤他”的消极广义互惠,易导致受害者转变为伤害者波及无辜他人。以往研究未探寻到既能促进积极广义互惠,又能抑制消极广义互惠的因素。采用两阶段独裁者博弈任务范式,通过两项实验发现,共情是一个能够起到扩大积极广义互惠传递效应并削弱消极广义互惠传递效应双重作用的特殊变量,其机制在于自我-他人重叠,支持了自我扩张模型。这一研究为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氛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保障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29.
以什么身份存在于一个异质文化社会是宗教史上一个基本但重要的问题。晚明时期,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内陆,初期在争取在华长期居住权并在中国社会初步立足的过程中,其社会身份问题聚焦于利玛窦身上。具体而言,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主要经历了由“僧”而“儒”的转变,兼具“僧”“儒”“宾”“臣”“使者”等几个主要历史形象。由“西僧”到“西儒”的身份选择与转变是教会组织的统一安排部署的在华耶稣会士的集体行为;耶稣会士初选“僧”的身份和其改“僧”为“儒”的根本原因是迎合中国文化的相关传统;利玛窦自称为僧而后辟佛,学儒而不尽为儒,一方面是因其来华的目的为传播天主教义,同时也是其选择和建设其在异质文化中社会身份的必然要求;教内外人士和中外学者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开创的合儒路线的不同评价是宝贵的,利玛窦研究以及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相关问题的细化与深化研究必然在学术争鸣中不断得到推动,并不断层累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30.
西双版纳傣族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有一部分傣族却信仰基督教。这部分信仰基督教的傣族主要是被傣族主流社会所排斥的边缘群体:麻风病人和披巴鬼。目前在西双版纳傣族地区,信仰基督教的依然是这两类群体的后代。他们在傣族社会是蒙受着污名的群体,被傣族社会排斥成为社会的边缘群体。但是归信基督教却赋予了他们一个新的身份:基督徒,成为普世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份子。因而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来说,基督教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去污名化的作用。也就是说,这群被边缘化的傣族借助基督教这一外来力量管理他们受损的身份,从而借以去污名化,这是一种身份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