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8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61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德性作为一种内在自觉的约束力在古代社会中曾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各种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础.近代以来,德性却在各种"强力场"的强势冲击下逐渐"边缘化".时这种"边缘化"的产生,现代性无疑有重大的责任.在德性伦理的重建中,德性伦理也存在着自身的悖论,这就要求伦理学界互相借鉴,以期实现道德伦理体系的完整性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992.
论道德冷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体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损,因而缺乏与恶作斗争的自觉意识。道德冷漠本质上是一个如何看待他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这篇登圣殿之歌,是一篇优美而简短的热情澎湃的圣咏,飘飞的诗意,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倚赖母爱之般之主的怀中。虽《圣咏》第131篇只有三节,却文笔别具一格;抑扬顿挫,文从字顺,可读性强,朗朗上口。以色列人“登上”耶路撒冷去敬礼,年年重复歌唱着这篇不朽之诗。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语言哲学、认知科学和心智哲学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创新思维的方法、途径和具体实现过程越来越成为西方科学哲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95.
伍麟 《哲学动态》2008,1(1):90-94
胡塞尔较早提出"现象学心理学"(Phenomenological Psychology)一词,他于1925年夏做了关于现象学心理学的一系列演讲和论述,后由W.比梅尔编辑人<胡塞尔全集>第九卷,卷名<现象学心理学:1925年夏季学期讲座稿>.  相似文献   
996.
杨平  任晓寅 《哲学动态》2008,(2):106-107
2007年9月15~16 日,"中国现代诗学和美学的开端"研讨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会议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联合主办.会议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其主旨是为进一步揭示中国诗学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7.
韩升 《哲学动态》2008,(3):67-73
自由是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生存处境的根本体现.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原子论哲学兴起,并与近代哲学对主体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共契关系,主体成为一个特寺独行的孤立的原子化个体,主体自由成为一种他者缺席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8.
新城市电影形象地诠释了处于边缘文化状态的中国第六代导演的艺术风格.这种类型电影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城市为拍摄背景,以城市生活为叙事空间,以城市各色人群为表现主体,以城市人的矛盾情感为精神内核,真实地勾勒出都市人群的日常原生状态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999.
现代社会是经济的社会,货币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否就能断定我们的社会处于同西方一样的"消费社会",这就需要一定的思索.社会在不断发展中,经济因素是一个关键的指征.同时,精神上的审美追求也在同它产生着一致性.在经济与审美的矛盾冲突中怎样的显现才是和谐的,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标志.社会中的人们处于"展示"的景象中,符号和影像控制着整个视野,这时的人们始终在自己编制的网络里撕扯着自己空洞的外壳.但人们还是渴求自身力量的释放,在看别人的同时吸引着他人的注意,这是一个认同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应该在审美这一高级精神境界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最本质的问题,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情景之中.在艺术中的风景里,我们可以领悟到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生命的张力.从自然中的一隅到艺术中的风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种发展是建筑在人的审美情感丰富化、多样化的基础上的,是人类自觉意识在占据主体性地位后的全面发展,且呈现出新的审美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