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48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法常是南宋末年的禅僧,擅长绘事。其所绘禽鸟山水树石人物,无不简洁生动,自然天成,蕴涵无限禅机。法常的花鸟画表现了一个孤寂空灵的境界,折射出万物皆有佛性的禅学思想。法常的水墨山水画在继承了米家山水画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水墨晕章的特性,创造出空灵淡远、虚无缥缈的意境。  相似文献   
262.
舍与得     
《贞观长歌》剧组演艺人员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畅谈创作心得。一部大戏,各有所得。李勋的扮演者张山一番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引起了我的共鸣。他说,他在剧中所扮演的大将军李勣能征善战智勇双全。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在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263.
装饰绘画在造型、构图、色彩等诸因素组织与计划中营造着美的秩序,在创作过程中,变形、夸张、取舍、加强、减弱,把握其恰到好处的前提是,表意者蕴藏着的那份智慧与真情,只有在真情实感的沃土中装饰绘画这门艺术才能显示出它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64.
绘画艺术治疗将绘画创作应用到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它回避了人类的言语机制,将潜意识心理意象投射在绘画作品中.近年来,计算机评价系统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绘画艺术治疗方法的生理、心理机制认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潜意识心理的客观化.通过绘画艺术创作的形式,挖掘深层次的心理内容并实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5.
现今,视觉艺术已进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所有的艺术仿佛都在受着冲击。江苏水印版画作为江苏艺术的代表之一,应该理性面对社会、市场的考验,尊重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从人性出发,勇攀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266.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印象派艺术合二为一,西为中用,开创了近现代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特别是其突出中西融合、提倡创新自由、强调民族气节、强调全面修养的绘画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思想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67.
摄影技能作为我国艺术设计各专业学生的重要技能之一,和电脑操作、手绘等技能一样,都始终贯穿专业教学应用和专业设计当中,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应熟练掌握的技能。摄影技能的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因此除了要重视课程本身的课堂教学外,还应该将摄影技能的实践融入学生的一系列生活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268.
李艳 《中国道教》2005,(2):23-25
奇幻多端的道教法术是戏剧浪漫、诡谲和传奇的重要表现手段,滋养了戏剧创作的想象力。同时,通过戏剧作品又可以了解道教法术的奇幻特色。虽然正式的道教法术仪式是为某一宗教理念而展示的,与戏剧舞台上为增强戏剧性或体现审美而点染的道教法术动作表演不同,但总体上看,道教法术  相似文献   
26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李白的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人们对李白的身世、遭遇以及他的身世、遭遇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却知之甚少。在此,笔者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点看法。或许对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有所裨益。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无论是盛唐诗歌的神韵,情韵,还是气韵,都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是继屈原以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们称之为“诗仙”。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相似文献   
270.
姚苏晟 《美与时代》2014,(11):87-88
侯孝贤导演作为华人导演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著称。尝试从其代表作中的视听语言、人物形象、主题选择和阶段创作为切入点,对他进行创作心理的分析,从这个角度更进一步走进侯孝贤,把握其电影作品的内涵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