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7篇
  4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桌泶车内故陀胫亟ā菲澜锧夏青$人民出版社哲学室!北京100706 @方国根$人民出版社哲学室!北京100706生态伦理学:9334,生态伦理观:1944,生态伦理思想:1499,融会中西:1460,研究方法:1067,大传统:1026,人与自然的关系:972,生态思想:785,“天人合一”思想:693,天人合一观:68  相似文献   
62.
问题对偏好的变化会有影响。本文在偏好逻辑的背景下考虑事务管理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带有事务管理的动态偏好逻辑。我们的逻辑表明它能把其他情况均同的偏好(ceteris paribus preference)与普通的偏好联系起来并将其动态化和显性化。并且,通过引入混合逻辑使得我们能在同一层次谈论命题和对象之间的偏好,除提问这个行动之外,我们还在逻辑系统的动态部分考虑了解决、建议和软公开宣告等行动。在对这四种行动的不同影响进行比较后,我们证明了这个动态系统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63.
在经典彩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匹配和选择两种反应模式及其先后顺序对被试偏好反转的影响,以及被试性别与其偏好反转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反应模式的变化导致偏好反转的发生;(2)偏好反转存在反应顺序效应,先匹配后选择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显著大于先选择后匹配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研究结果不支持后悔理论;(3)不同性别被试在选择和匹配任务中的偏好及其反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4.
陈青荣 《管子学刊》2010,(2):103-106
山东著名金石学家吴式芬所收藏的传世青铜器《引尊》,是引为其同宗长辈所造之祭器,金文资料反映,《引尊》之引为西周中期人,是商齐裔胄,其生存年代与生存的地域均与陈庄出土青铜簋中的"引"相同,他们是否是同一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对时间距离对自我差异的自动激活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首先启动个体不同的时间自我知觉,然后利用评价性条件反射使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中止,以检验对价值偏好的影响。结果证实了本研究的假设,当消极情绪词语和自我词语同时启动时,先前激活的自我知觉回落到未激活前的基线水平,并使得远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可能自我差异或近期时间距离所引发的当前自我差异减弱,从而导致价值偏好不再随时间线索发生系统改变。研究最后讨论了这一发现对自我调节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本文主要探讨动态认知逻辑技术结果背后的思想,着重强调其在方法论方面的一般想法。文章在公开宣告逻辑的基础上展开讨论,重点考察了归约公理的意义,揭示了其本质是在基本语言中提前解析动态信息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文章以公共知识为例,说明了并非所有的逻辑算子都能找到归约公理,有时候我们需要丰富基本语言的表达力。而且,我们从如何给出一个逻辑的角度提出,动态认知逻辑实际上是在“动态化”认知逻辑,这种动态化的方法可以应用在其他静态的逻辑系统中。我们以动态偏好逻辑为例,说明了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相似文献   
67.
梁明明  李晔  李薇娜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71-1781
制度正当化是指个体将现存社会安排合法化的心理过程。制度正当化的理论基础包括谬误意识、公正世界信念理论和认知失调理论。制度正当化理论能够解释人们为什么以及怎样在认知和意识形态上维护和支持现状,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积极和消极后果。制度正当化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明确制度正当化中“制度”的涵义, 加强制度正当化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以便更好地解释社会转变如何产生。  相似文献   
68.
目前关于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研究在采用的任务、得到的发现及理论解释上均存在诸多矛盾或不一致的地方, 且缺乏对此种现象深层心理机制的探讨。虽然一些研究者试图用心理距离假设来解释相关结果, 但由于对心理距离的实验操纵过于简单, 难以形成解释力较强的理论模型。近年来我们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得失情境下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存在不对称性; 直接操纵心理距离比操纵决策者角色和社会距离对诱发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更有效; 决策者个体的自尊水平影响自我-他人决策差异。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自我-他人心理距离的本质、决策者角色转换引起的心理距离变化及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脑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69.
角色     
计文 《天风》2008,(16):1-1
"角色"一词是戏剧、电影作品里由演员扮演的人物,或指漫画,小说、戏剧、电影等著作中虚构的人物、动物或者其他生物;"角色"有"主角","配角"和群众角色之分.通常来讲,各类角色的首要特征是虚拟性和独创性,其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体现具体社会关系的真实人物.  相似文献   
70.
李艾丽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8,31(6):1438-1440
关于选择偏好可变性的心理机制,新联结主义框架下的联结网络模型强调决策是动态的随机的过程.其中,多备择决策场理论强调由心理场距离决定水平抑制强度的线性关系,渗漏竞争累积模型强调主观价值评价过程中非线性的规避损失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