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3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李建国 《天风》1995,(1):19-19
甘肃省平凉基督教会圣诗班是继兰州圣诗班以来又一新的诗班。1983年圣诞节平凉教会复堂,1988年教会组建了圣诗班,从此教会有了一些复兴的景象。 从1988年到1993年8月这五年多时期中,诗班因为人员音乐素质低,献唱人员有时不保证,献唱时以唱主旋律为主。多年来。  相似文献   
982.
张田  傅宏 《心理学探新》2018,(4):363-368
为探讨人格特质对得到宽恕与否与冒犯者后续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基于虚拟的囚徒困境博弈范式,并结合人格问卷的测试,对369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宽恕情境下的被试更倾向于不再伤害对方;(2)得到宽恕的程度与冒犯者善待对方的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3)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在得到宽恕与否与冒犯者后续行为之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而大五人格的其他四个维度调节作用不显著;(4)特质性感恩在得到宽恕与否与冒犯者后续行为之间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据此可得出结论,冒犯者得到宽恕后更倾向于不再伤害被冒犯者,且受到部分人格特质的调节。  相似文献   
983.
师徒相似性是师徒配对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以15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了师徒之间性别和种族这两种浅层的相似性以及师徒间人格特征这种深层的相似性对师傅指导徒弟意愿的影响。实验中被试承担师傅的角色,对不同性别、种族和人格特征的徒弟做出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师徒间的性别、种族和人格的相似性显著影响师傅的指导意愿。师傅对与自己具有相似性别、种族和人格的徒弟的指导意愿显著高于与自己不相似的徒弟。研究结果支持了相似—吸引理论对师徒关系研究的解释力,对我国现代组织中师徒制的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4.
本文的标题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开场白:"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985.
在国外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亲兄弟,他们生活的农场相毗邻,40年来他俩相处得相当不错。然而有一天却为一件鸡毛蒜皮之事闹起矛盾来,这也是他们之间第一次出现裂痕,而这一切仅源于小小的误解,从而产生重大分歧,进一步发展为恶语相向,之后是几个星期的互不理睬,长期的兄弟合作就这样破裂了。  相似文献   
986.
人格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幼儿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幼儿教师是幼儿人格构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她们的人格品质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解幼儿教师群体人格特征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教育目标,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师生——未来幼教师资队伍的良好人格特征,我们开展了“面向21世纪幼儿教师人格特征的研究”,本调查报告是该项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87.
张朝 《管子学刊》2001,(3):23-26
“君子”这一概念,是我国古代学者对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的写照。儒家哲学在探讨人生问题时极为重视人格、人品等问题。荀子作为儒家集大成者,他心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如何培养理想的人格,造就完美人格。荀子提出了君子的人格特征,以及描述了君子与小人的差别。  相似文献   
988.
论子思的臣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我国先秦战国前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上承孔子,下启孟子,其主要特色是“发挥孔子学说,影响在公卿间”。本文结合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与传世文献相映证,对郭店楚简中子思所言“恒称其君之恶”进行分析,阐述子思的臣道思想,并与荀子的臣道思想相对照,认为子思的臣道乃是其学说“诚”的践履,合乎当时士人的价值标准,体现了子思的君师风范与人格独立,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89.
仁是孔子理想社会关系的概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的仁学是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历来讨论仁的内涵的论著汗牛充栋,但仁的内涵似乎越来越难于把握。本文认为,仁是孔子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所能意识到的人的美好的本质力量的概括,也是孔子理想社会关系的概括。前者也是君子人格的具体表现,后者又是个体自觉地对社会群体肩负责任的实践行为。作者以《论语》中孔子论仁的材料为依据,把有关论述进行排列组合,从中发现凡是孔子那个时代意识到的人的美德与能力都属于仁的范畴。作者认为仁构建了孔子理想的社会关系,构造了君子的人格,仁的基本内涵不止属于孔子以及孔子之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属于人类遥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990.
申永贞 《现代哲学》2001,23(4):140-14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表明,实践活动是种双向化的过程,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人自身及人自身的内在世界也在受着实践活动自觉不自觉的改造,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双向改造中不断进步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越来越得到更多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