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新形势下伊斯兰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特别需要凝聚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其中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伊斯兰教协会、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穆斯林群众是做好工作的四个方面,应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2.
研究选取634名幼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应用多层线性模型,在班级和个体两个层面上,探讨教师期望对幼儿人格的影响,并考察师幼关系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1)个体层面和班级层面教师期望对师幼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个体层面上教师期望对人格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和亲社会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班级层面,班级平均教师期望对认真自控有显著预测作用。(3)个体层面上,师幼关系是教师期望影响人格的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和情绪稳定性的中介变量;班级层面上师幼关系无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不安全依恋者的注意偏向是指依恋焦虑和回避个体对依恋信息产生或趋近或回避的注意偏好, 这一注意偏好使得个体形成了处理与依恋对象关系的特殊认知机制:依恋回避个体偏好采用防御性机制, 倾向于回避对依恋信息的注意; 依恋焦虑个体偏好采用夸大性机制, 倾向于夸大威胁性信息, 因而会积极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近。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情绪信息、痛觉感受和工作记忆三个方面; 加工阶段特征主要涉及P1、N1波等代表的注意自动加工和LPP波代表的注意控制加工; 脑网络上主要包括两个子网络, 即负责情绪评估的边缘系统和负责情绪调节的以前额叶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未来研究中更应该关注刺激物的生态效度, 检验依恋系统是否激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阶段的关系, 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以及注意偏向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4.
龚自珍对中国传统的"圣人"人格提出了质疑,同时提出了具有新社会特征的"豪杰"人格,这一理想人格为传统人格向近代人格的革命性转换提供了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115.
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与行为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登峰  崔红 《应用心理学》2005,11(3):195-201
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格特点及其与行为风格的关系。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1237名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和419名对照组被试的人格特点所作比较表明,党政领导干部比对照组更外向、更善良、行事更严谨和自我克制、对人更热情,而且更注重成功和成就,但同时也更加爽直、更优柔寡断,对工作的坚定、认真程度也低于对照组,而且党政领导干部中女性化人数的比例远远高于对照组。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风格与人格特点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文中还对这一结果的含义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6.
据教会史记载,天主教最早传入河南省大约在1613-1625年间,此间,意大利神父艾儒略(JuliusAlani)、郭居静(LazarusCattaneo)和法国神父金尼阁(NicolaussTrigault)等人都曾到过河南省会开封。不过,他们当时来河南的目的主要是访问居住在开封的犹太人,而不是为了传教,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暂。1628年,耶稣会士意大利人毕方济神父(FrancisSambiani)从南京来到开封,购买一栋民房作为教堂,开始传教。由于不  相似文献   
117.
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使用偏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互联网进行娱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时尚,如何使成长中的青少年不在这个虚拟的娱乐世界中“玩物丧志”,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使用互联网娱乐服务过程中的基本现象,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进行疏导.该研究通过对33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青少年的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互联网娱乐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对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有着直接的正向作用;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对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有着直接的负向作用;(2)宜人性、外向性均可以通过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间接地影响互联网娱乐服务的使用偏好;(3)客观社会支持会影响主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水平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8.
自尊概念辨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自尊是个人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它与其相近概念,如自尊需要、自我效能、自我价值、自我概念等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该文就自尊的概念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尝试性探讨,以期抛砖引玉,更好地认识自尊这一人格变量。  相似文献   
119.
彭彦琴  江波 《心理科学》2005,28(1):154-157
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定位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发展:其本质核心是感性的独立;其基本特征是情感的通融;其特殊功能是创造力的释放;其价值定向是生命的体验。本模式通过具体教育内容引发学生预期心理活动,养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素质:在智育中展开认知活动,获得感性领悟;在德育中激发动机,内化情感体验;在体(劳)育中实践意志品质,感受生命潜能;在美育中获得审美策略,独立创造意象,这些审美心理素质的综合可实现完整人格的塑成。  相似文献   
120.
大学生上网行为、态度和人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使用自编大学生上网成瘾诊断问卷、自编上网行为和态度问卷以及三个人格量表,对上海市6所高校370名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上网成瘾的大学生在上网的行为和态度上明显不同于非成瘾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高开放性、社交性、胜任能力和匿名性,并且更认可网络交流的便利性。(2)上网成瘾的大学生比非成瘾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孤独、抑郁和焦虑的人格特质。(3)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交性”、“交流便利”、“焦虑量表分数”、“开放性”、“胜任能力”对大学生陷人网络的程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