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李薇 《世界哲学》2017,(5):92-98
F.培根(Francis Bacon)的理论贡献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方面,我们还应看到他对人文科学方面的贡献。他站在时代的起点,乐观地预见了后来人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他关于道德哲学的相关论述,具有前瞻性的历史意义,为后来道德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拟通过对培根思想的梳理和分析,择其要者,从道德哲学对于宗教神学的独立性、道德哲学研究的人性基础、道德哲学中情感的作用及其与理性的关系这三个方面,阐述他作为近代道德哲学先行者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22.
吴炜 《学海》2007,1(4):79-83
人性不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还包括介于两者之间而相对不变的"人的本性".因此,人性是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结构体人的本能、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现实的政治实践应主要以前两个层次为依据,以此为基础的政治实践将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其预定的目标.相反,如果一厢情愿地固持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理念,将不仅实现不了这种理想主义,甚至可能适得其反."文化大革命"改造人性的失败试验就是一个不该被忘记的教训.  相似文献   
223.
心理辅导三大理论之人性观之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在心理咨询和资料中,人性观是一切方法和技术的理论基础。在回答什么是人性和人性观的基础上,总结出人性观所应回答的基本问题,依据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三大辅导流派对人性观基本问题所作的回答,剖析了三大流派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224.
生态伦理本体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无论是主张以人为伦理本体还是强调以自然为伦理本体,都属于黑格尔所嘲笑的原子式的没有精神的思维方式.超越这种有限思维在于将这两种对立的生态伦理本体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生态人性的伦理本体.由于这种生态人性是人同自然界的本质一体化,人为中心即自然为中心,自然为中心即是人为中心,于是就消解了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对立,并成为二者存在的真理.  相似文献   
225.
黄各 《道德与文明》2020,(2):142-147
作为与纯然实践理性相结合的意志能力,康德的自律观念不仅具有独立于感性偏好的消极意旨,而且更强调确立普遍法则保障平等自由的积极取向,从而展现出独特的思想内涵。同时,在其具有普遍性、形式性特征的定言命令表述中,康德亦基于自律及其表征的人性目的使其呈现出规范性的价值旨趣,此阐释方式乃是回应相关论证以及指责的重要思想资源。此外,该方式还促使自律观念在行动中与道德法则相互契合一致,并通过其对自由的绝对价值以及道德人格理想的彰显,使定言命令论证的有效性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26.
马克思关于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是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自然界的真正复活等思想,蕴涵着一种生态人性意蕴。深入挖掘马克思这一生态人性思想,对完善人类自我、深入研究生态伦理、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7.
钱的药性     
钱并非药,也未有药性。既不能治病救命,也不能损人性命,仅是一种货币。然而钱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类似于药的功效。以药为例,参茸大补,但用其不当,也损人性命。砒霜有毒,但也是去疮攻毒的良药。钱,同样也有类似功效。饥寒困厄之时,度人困厄。为富不仁之时,财积如山,仍取不义之财,最终会命丧九泉。  相似文献   
228.
高友洪 《天风》2004,(2):27-2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主张人性为恶。儒家其所以强调人性本善,目的在于试图通过教育避恶扬善。而法家则坚持人性本恶,旨在建立法制,以法止恶。虽然角度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29.
人的审美意识尺度决定其审美心境高度。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美学中已经蕴含着开放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它的正价值领域是由生命意识、日常生活意识、社会关系意识、科学文化意识、自由实现意识、创造意识、价值实现意识等七个逐层上升的意识层面所构成。这一开放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敞开着审美心境的无穷时空,孕育着审美创造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230.
一、美与丑并存的世界 西方传统美学认为,与美有关的特征是:规律、和谐、理性、令人愉悦、对人有益……如果事物具有与之相反的一些特征,如:混杂、无序、非理性、重欲望、令人痛苦……则往往被划入丑的行列,并且丑在艺术中即使能争得一席之地,也只能是羞答答的作为美的陪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