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江璐 《现代哲学》2016,(4):81-87
本文旨在论证利玛窦《天主实义》中所论述的"人性善"属于宗教改革前基督教历来的传统学说,以此来纠正明清西学东渐学界中将儒家人性善论点视为与基督教思想不兼容的倾向。并将第七篇与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学加以对照,揭示这一部分在阿奎那伦理学体系中的位置,同时也通过后者解读和分析第七篇的内容和思路。  相似文献   
212.
法律制度的权利义务规则设计,均依赖于其对法律主体的一种制度性预设,因此考察法律制度运行的实效,需要研究该主体的预设与实践中的主体是否相符.在经济法律制度中,经营者、政府、消费者等主体同样存在着制度预设,而经济法实践中这些主体与制度预设的反差,可能是导致法律制度缺乏应有实效的重要原因.立法及法学研究应当对此引起重视,并进行相应的立法政策与制度预设的调整.  相似文献   
213.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其原因在于他把"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这也是屈原不同于儒道之避免悲剧的根本原因。"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一样,也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把握世界及自身的思维方式,是人的"知性理性"的具体展开,是人性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屈原因其知性思维方式而促成的生命悲剧不是浅层次上的生死观问题,而是在人性层面上显示出来的深度悲剧。  相似文献   
214.
道家文化偏重于个体精神的超越和自由,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注重人的自然本性,其对于社会文化的批判着重于批判社会文化观念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道家自然人性论及其对人性异化现象的批判、道家人与自然一体观念对山东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15.
里仁为美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就是乡里,比邻而居的街坊邻居比什么都重要,处雅得雅,处仁得仁,处善得善,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者是也。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里仁之风,人文之土壤,人处其间一如种子之处土壤,温  相似文献   
216.
痛苦     
“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给他,加强他的力量……他的汗如同血珠滴在地上。”(路22:43-44)此时基督的人性正承受莫大的痛苦的磨折。“不论谁,若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后面走,不能做我的门徒。”(路14:27)十字架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耻辱的标记。出人意料的是:它最终却成为一种无上光荣的标记。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战斗的一生:(如同旅途中的教会)需要应对自我、世俗和魔鬼的挑战;需要有坚强的信德和坚忍的毅力与之对抗。每人所受的痛苦都是不一样的。即是说天主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去考验每个人,因为每人的能力有所不同;而魔鬼更不会使用同样的方式去诱惑人。这不免加增了抵抗痛苦的难度,的确,因为没有一个固有的方法准确的概念。可是痛苦却又时时在我们身边徘徊,  相似文献   
217.
举世欢腾,普天同庆,一年一度的圣诞佳节今日来临。让我们高唱:天主在天受光荣,良人于地享太平!  相似文献   
218.
杨卫华 《管子学刊》2009,(3):119-124
传统人性论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多方厩的经验、教训和启示:教化成善,发挥德育潜移默化的作用;顺乎人性,坚持德育中和适度的原则;修身养性,注重道德主体自觉的培养;以人为本,落实德育科学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19.
章家瑞执导的电影《红河》是一部悲情之作,故事处处充溢着细腻的感伤.影片通过多种艺术技巧的运用,把一段跨国恋情刻画得荡气回肠.《红河》的感伤艺术,是通过对人物身份的误读和对人性与情感的哲思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220.
探讨美,追求美是一个恒久的过程。新一代的艺术家,是富有创造性的一代,他们一点一点抛掉人云亦云的审美惰性,敏锐地感应着日新月异的文化潮流,把握万花筒般的审美现象,总结规律,为设计这个世界探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