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规范伦理学是伦理学的基础形态,它得以构建的认知基石是人性,逻辑起点是利益:利益构成了规范伦理学的原初概念.围绕“利益”而展开的是权利与责任,权利与责任的价值诉求形态是利害与爱恨.以利益为原动力,统摄权利与责任、利害与爱恨而内驻为伦理信念,外张为伦理行为.伦理行为追求利益,必须遵守利益的普遍性原则和利益的节制性原则这一双重伦理规范,其最终目标指向是在合理利己和合理利他的对立统一价值诉求中站立为人,自己成就道德生活者.  相似文献   
182.
道德作为生存的策略是人类进化中自我完善的文化工具。人性缺陷是道德存在的前提,自我意识是道德生成的基础,追求自由是道德实现的主要目标,生产力状况是道德演化的决定因素,实现信任是道德建构的核心任务。随着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生存能力的增强,人类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矛盾与冲突,道德建构也就表现出不同的手段和途径。依据社会信任的实现方式,我们可以将道德演化的历史阶段划分为自然伦理阶段、经验伦理阶段、制度伦理阶段和技术伦理阶段。  相似文献   
183.
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理论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呼唤着新的范畴体系的建构。本文分析了已有范畴说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范畴建构的几条原则,最后详尽解说了在天人合一背景中的以人性为元范畴所构建的中国心理学思想史范畴体系,它向人们展示了其内在的逻辑脉络,精深内蕴及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84.
人生随感     
人生是一个太值得深思、发挥和研究的题目。我们基督徒的人生是信仰的一生,每时每刻我们都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人性与灵性的选择。 回想过去,我奋斗过,成功过,也失败过;爱过,也恨过;自豪过,也颓废过……。不敢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但却有那么一点点感悟。思绪在飘荡,点点滴滴的,将近六年的修院生活却是如此不堪回首。 还记得九六年初进修院时的纯真与理想,在崭新的生活起点我给自己发了一张洁白的履历表,这也是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当时,我是如何兴奋地暇想着在秋天、在冬天、在春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怎样去填写…  相似文献   
185.
何修金 《天风》1995,(3):33-34
“义工必读”一栏本期起扩大范围,改名为“时代牧人”。这是一个属于所有为主工作的传道人(包括牧师、长老、传道、义工等)的园地。希望藉这一块园地,交流牧人们在教会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也帮助主内同工明白一些教牧事工中的基本知识。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86.
<正>(一)有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有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为了逃避死神的寻找,他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十二个"自己",即想以假乱真,让死神无法辨认出真正的自己。死神面对十三个一模一样的人,果真一时分辨不出哪个才是真正的要寻找的目标,只得悻悻离去。但是没过多久,对人性的弱点了如指掌的死神又转回来对十三个一模一样的科学家说:"先生,你确实是个天才,能够克隆出如此近乎完美的复制品。但是很遗憾的是,我  相似文献   
187.
王跃平 《学海》2014,(6):167-172
本文在考察规约隐涵、一般性会话隐涵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句的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再处理设想,即缩小"隐涵"范畴,扩展"语义预设"范畴。具体言之:解散隐涵集合体,只保留特殊会话隐涵,即"隐涵"等于"特殊会话隐涵";取消"规约隐涵"概念,把它归入语义预设(强规约隐涵归入典型语义预设,弱规约隐涵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取消"一般性会话隐涵"概念,把它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预设"概念的外延扩展后,其分类系统则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再分为典型语义预设与非典型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再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和实质性条件语用预设。  相似文献   
188.
香烟与粉笔叼在嘴上的香烟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对拿在手上的粉笔无可奈何地感叹道:“我们的命运多么悲惨又多么相似啊!”“唉!真是个没心没肺没头没脑的家伙”见粉笔似懂非懂,香烟接着说:“你想啊!你的命运掌握在人的手上,你将在写来画去中粉身碎骨,而我则更惨,将在他的喷云吐雾间化为乌有。”回过味来的粉笔想了一下反驳说:“你说的只是表面,并非本质。你外表看似清白,却内心险恶,人们一旦被你诱惑落入陷阱,便很难自拔。你尽管是在燃烧,发出的决非带来温暖的光热,而是报复的火焰。你一旦被点燃,便开始破坏健康,蚕食生命,随着你生命一点点结束…  相似文献   
189.
古希腊形而上学的开端是巴门尼德的存在学说,经由苏格拉底、柏拉图理念论的发展,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完成了形而上学的初步奠基。古希腊形而上学是一种研究"存在"的本体论体系,其理论原则是柏拉图的"世界二重化"。从奠基路径上看古希腊形而上学是通过概念逻辑的方式建立的一种对象性的形而上学,其基本思路是以理性认识的方式来把握万物的本质和真理。形而上学作为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从古希腊时期起就蕴含着理论与精神的一体性,力图彰显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的深层关联,以及其超越性的神学旨趣。  相似文献   
190.
关于民主的理论一般均含有某种人性的假定。传统自由民主者泥于世俗主义的进步信仰,将人视为"根本无害的个体",结果使民主社会既不能对民主所面临的危险做出准确判断,又不能充分认识民主对于实现正义的价值。反对民主者则将人视为"一种危险的动物",他们虽然洞察了人性的幽暗,但其建立在悲观主义人性论基础上的反民主理论,则犯了逻辑未能首尾一贯的错误,它对人性的悲观看法没有适用于统治者身上。尼布尔则认为人既不是一种本质上无害的动物,也不是一种危险的动物,而是一种"兼有肉体和精神的造物",人处于自然与精神的交汇处,兼有"原罪"与"原义",既可趋善也可作恶。基于对人性两端的全面把握,尼布尔倡导一种深刻的谦恭精神:人应当对自身的主张,包括关于最终真理的主张之相对性保持某种最起码的认识。民主的理由在于人性:人行正义的能力使民主成为可能,人行不义的倾向使民主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