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2 毫秒
71.
李定璧 《天风》1997,(8):34-34
时下的化妆品、美容品、减肥品广告可谓是铺天盖地,不经意就会发现许多各品牌的洗面奶、增白露、嫩肤霜等等,这些产品对养颜护肤、减肥等有好处。有的商家为更具体广而告之,还用了一些男士女士在其产品使用前后的若干组对比照片,给人的视觉效果强烈,使消费者大有买来一试的念头。 现代人太注重与关心这表面的“包装”。  相似文献   
72.
对与人的个性相关的几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霞 《心理科学》1997,20(3):280-281
人格、人性、个性差异与人的个性等概念是人文思想,尤其是教育思想中相关性很大的重要概念。但是在已有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将它们混淆或等同起来使用的现象。笔者认为,人格、人性、个性差异与人的个性是统一的但并非是同一的,不加区别地将它们等同或混淆使用,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和实践中的无所适从。故本文对其加以辨析如下:1人格与人的个性目前的理论中存在着对人格与人的个性两个概念关系的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个性即人格”,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卷》,以及许多著名的学者皆持此种观点。另一种…  相似文献   
73.
2009年6月23日,在天主的关爱中,在圣神的引领下,四川天主教神哲学院迎来了25周年校庆,这是5.12地震后四川教会举行的最大最隆重的一次感恩聚会庆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领导、主教神父及教友和各界朋友光临及参与,这无形的给了在地震后遭受打击和信仰考验的四川教会极大的鼓励和关爱。  相似文献   
74.
《学海》2018,(5):12-21
人性理论、自然法学说和契约建国方案构成了霍布斯论述从自然状态到政治社会的关键环节。以往研究多从理论逻辑探讨其实质意义,本文试图从认识论教导的角度,将霍布斯的论述看作是其对读者与世人的认识论教导。这带来三个方面的结果,一是人性理论作为认识论教导的根本是对新个体的制造;二是自然法作为认识论教导的作用是完成对自然人性的和平倾向的操练,以及对建立利维坦的预先期待;三是契约建国的本质是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国家之间达成一种永远有待完成的信约。同时,它们在整体上也构成了对新君主的认识论教导,新君主是国家这架机器的操作者,而法律是其最重要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75.
一、绪言在我们的时代里,愈来愈明白,世界和平不仅由于武器竞争,地区性冲突、国家与人民间继续存在的不义,受到威胁;而且也对自然界应有的敬重缺失、天然资源的掠夺和生活品质上的逐渐衰颓受到威胁,这一情况产生的不定和不安的意识,是集体自私心无视他人权益和不诚实的苗床。面对环境的扩张破坏,各地人民终于了解,我们不能如往日一样继续利用大自然的物质。社会各基层  相似文献   
76.
本文指出西方人格理论实际上是研究者建构的对人性的图解或模式,并对莱波曼的“人性的基本宗旨”加以改造,从五个维度对西方的四大主要人格理论的人性观作了剖析,指出:建立一个更加合乎现实的人格理论必须具有一种综合性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77.
婚姻家庭编是以关爱伦理为基点展开近亲属的个体权利规则。夫妻关爱伦理的实践内涵是“互爱互信”“恩爱相待”,法律内涵体现为“平等”“互爱”,强调以独立、平等的反分离的牵引力来实现夫妻之间的恩爱有常。亲子、“手足”、祖孙等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逻辑是基于“仁爱”之“爱”(单向的顺爱)和“仁爱”之“仁”(逆向的感恩的爱)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有序”的“爱”而展开的。实然层面,婚姻家庭编确以“和”为“航向标”指引着条文的修增,如为“恩爱有常”“仁爱有序”修增了正向规则、负向规则。应然层面,未来修法时还应当继续践行以“平等”为前提条件、以“爱”为内核要求、以“和”为目的要求的现代家庭伦理三原则,着重以关爱场域为“家庭”“家人”构建“优良家风建设”的主体要素,以“协力互助”为“恩爱有常”划定合理的“同居共财”界限,以“家顺人和”为其他近亲属“仁爱有序”添“砖”加“瓦”,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融入。  相似文献   
78.
弗洛姆人道主义消费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弗洛姆的伦理学思想中,消费伦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弗洛姆正确地看到,资本主义重“占有”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消费的异化;消费的异化使人性扭曲、精神痛苦,并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他积极倡导人道主义的消费伦理观念,主要包括:确立重生存的价值取向;建立健康而人道的消费方式,以此承担历史的责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思想对于建构社会主义消费伦理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9.
庄穆 《现代哲学》2000,(3):37-42
我们不能笼统地或抽象地谈论人性是什么。人性是具体的,具体的人性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时空和社会关系中满足和实现需要的行为表现,人在满足需要的行为中表现其人性,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规定性。人性从表现到获得规定性,存在着两道“闸门”,即价值导向和制度规约。  相似文献   
80.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沟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红 《心理科学》2000,23(1):121-122
1引言 罗杰斯及其开创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心理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尽管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在理论基础上以西方文化思想为主要依据,在实践中强调突出个体意识、自我依赖的观点与中国人强调集体意识、协作精神的传统存在着冲突与矛盾,但是罗杰斯与他的“以人为中心疗法”和中国文化还是很有些渊源的。 1922年,罗杰斯到北京参加世界基督教徒学生联合会,在中国的见闻使他原有的一套信念受到很大冲击。这次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受使罗杰斯相信:人最终必须信任、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做真正的自己。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