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康德认为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既有“善的秉赋”也有“恶的倾向”,恶源自于质料及经验性杂多对理性的干扰,改恶迁善应当进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将基于理性的道德法则置于基于质料的自爱或幸福法则之上,并以道德(宗教)信仰保证德福一致及道德律的践行.与康德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无所谓善恶不同,荀子认为“生而好利”的基于欲望的自然天性决定了人性本恶,后天“化性起伪”的方式着重于以圣人、师长为主导的礼义教化.康德偏重先验分析的自由意志与苟子着重经验教化的方式都有助于人的道德自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62.
一 我们人文知识分子往往将身体视做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是如此热衷于精神生活以及表达我们的人性和精神渴望的创造性艺术。但是,身体并不仅仅是我们人性的一个根本维度(表达着人性中的一切模糊性);它也是我们生活的基本媒介以及所有表现的基础手段,我们使用工具的工具,我们的一切知觉、行动甚至思想的一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63.
葛蕤 《天风》2013,2(2):16-18
随着从农村来沪谋求发展基督徒的逐渐增多,对外省市来沪务工信徒的牧养和关爱,应作为我们牧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已经转向进城务工群体,他们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由“农民”向“市民”过渡。然而,他们身在城市,心灵却难以在此栖息,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对所在的城市还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在为创造城市的繁华辛勤工作的同时却忍受着各种寂寞,过着单一乏味的生活。  相似文献   
264.
理解     
理解与和平阵营的一兵,比起误解与争斗阵营的千将,更为真主喜爱。  相似文献   
265.
每个人都有他的良辰吉日。尼采曾这样说。作为首个跻身大满贯赛单打决赛的亚洲球员,站在澳网舞台上的李娜,就迎来了她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当然,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好时光,那一刻,她让无数人的内心感受到久违的熨帖与清爽。现在,李娜已经被贴上无数  相似文献   
266.
人性的弱点     
一位科学家得知死神正在寻找他,便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了12个“自己”,想在死神面前以假乱真,保住性命。  相似文献   
267.
人性与道德     
中西方伦理思想史上关于人性争论的关键,在于没有弄清人性的内涵及其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从人性到道德的逻辑过渡上出现了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人性论的批判分析,将人性划分为"实然"与"应然"两个层次,并指出:人性的两个层次都是道德的基础,二者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为道德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68.
韩非子的人论具有变常统一的特点,这与其历史观和道理论保持了理论上的一致性。韩非子将人性与人情分开考虑,认为人性自为自利,趋利避害,而且永恒不变;人情则会随着历史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人情作为人外显的行为表现,受到内在动机即自利之人性以及理智之心的计算选择两个方面的制约。性与情在理论上是可分的,实质上是不可分的,并统一于人这一整体之中。既然人性不变而人情可变,韩非子就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环境与规范上,试图借助法治的实施来引导与形塑人情,使之符合道德理想与社会正义。性情的变常统一还体现在韩非子对圣人和普通人性情的论述上。从韩非子对人之阴暗面的揭露来看,他对现实人情抱着悲观的态度;但从他的圣人观念与治世理想来看,他对人终究还是抱有乐观态度。这一点与儒家诸子类似,仅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由此乐观之态度和理想主义,韩非子选择了精英主义和强权政府的政治模式,对掌握最高权力的圣人并未认真地在制度上预为设防。中国古代对人的普遍乐观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外部规范缺失和监督不力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进入现代法治社会的人们。  相似文献   
269.
孔子是儒家学派性说的首倡者。他认为,性是人初生的原始状态,与生命有关,而生命的起源,与天有关。天能以气生物,故人性自然含气。同时在孔子的视野中,人的欲求通过心的役使,凭借气(血气)表现出来,为此孔子发明了"戒"的工夫。"戒"凸显的是心与气的关系。孔子还提出,性之善恶与后天礼乐驯导("习")有关。孔子推崇善美之乐,认为这类乐能激发人性中的积极内容,同时提倡"不食"原则,旨在约束消极之气对人的影响。这便是孔子以气论性的思想逻辑。遗憾的是,孔子并未对人性进行善恶属性辨别。这是他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70.
《淮南子》人性说之微可见于四个基本方面。道的根本意义是道的人性意义,主要通过圣人境界予以论述,旨在确保真人境界的至上性,为人们贯通了永恒的精神追求之路。人性特征可概括为人性虚静,又从中阐发出人性善;道的自然性表现为人的自然性,伦理当视这种自然的人性为善。由于心的精神性功能,人心才能够显现人性;而人心显现人性是人心通过自我修养与接受圣人教化相结合的两条途径实现的。由德福未必一致的观点推导出祸福由己,德福关系与祸福关系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